求職與戀愛遇“寒冬”
即便如此,陸生赴臺的後續劇情,卻並非門一開,就沿著日益熱絡的軌跡前行了。
2011年,最終928名陸生赴臺,不及招生計劃的一半,而招收研究生的80所學校中的41所更是“顆粒無收”。2013年,陸生赴臺的第三年,缺額率仍約三成二。
陸生赴臺的開放本就是一波三折。2007年馬英九參選“總統”時,“開放陸生就學”作為其重要的施政理念被提出。由於綠營的強力杯葛,直到2011年,陸生赴臺之門才開啟。
但是,這扇門卻是道“窄門”。陸生赴臺政策附加了諸多條件,這就是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三限”指限制採認大陸高等學歷,限制採認醫事學歷,限制學位陸生總量;“六不”指陸生不享受加分,不能獲得政府獎學金,不得影響臺灣招生名額,不得打工,不得留臺就業,不得報考證照。
關卡重重,現實難免沮喪。本科生不能報考公立學校,能報考公立學校的研究生卻要按私立學校最高標準繳費;臺灣本土公司傾向於招臺灣學生,而臺企在大陸的公司則青睞招大陸學生,陸生“裏外不是人”,臺當局的歧視性政策更讓他們的求職遭遇著“寒冬”。遭遇“寒冬”的還有他們的愛情。因為不能留在臺灣工作,陸生的“跨海戀”很少能修成正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