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年具中華文化底蘊
兩岸若欲成就世界文化大國的地位,則復興中華文化實為首務,而如何透過教育使兩岸青年能具備深層的中華文化底蘊,使下一代能具備高品質的文化涵養,是雙方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責任。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項明顯差異在前者較重視群己關係,後者則較重個人主義。但在大陸計劃生育政策與臺灣少子化趨勢演變下,以及年輕族群高度依賴電腦網路相互聯結,造就越來越多宅男、宅女的狀況下,青年處理群己關係的能力逐漸薄弱。由於不善應付人際關係,青年抗壓性日漸降低,對生命不夠珍惜。如何提振群育,強化青年對生命價值的重視,將是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課題。
隨著臺灣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以及臺生赴大陸唸書,雙方年輕人接觸更為頻繁,這對彼此間觀念的溝通與融合有很大幫助,但也不免於在接觸初期會有觀念衝突與生活適應問題。故兩岸教育單位應在彼此青年赴對岸求學之前,多舉辦一些行前座談,多提供青年朋友有關對岸的資訊。了解越多,心理準備就越充分,未來適應期就越短,幫助兩岸青年克服求學生活的若干困難,順利在專業學習上獲致成果,並從相互了解中累積更多善意與同理心。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