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兩岸海上聯合搜救莫只“練于一時”

2010年09月20日 08:34:00  來源:
字號:    

  以“保障兩岸三通、共建平安海峽”為主題的海峽兩岸海上聯合搜救演練16日舉行,為期一小時,取得了圓滿成功。你好臺灣網近日對此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一件好事終於辦成了,但是切莫只練于一時,為了將來用於一時,應該構建起兩岸海上聯合搜救常態和長效協作機制。

  文章説,兩岸實現全面“三通”和簽署ECFA之後,兩岸之間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局面。與此同時,臺灣海峽之間由於人流、物流日益密集,威脅臺灣海峽海上運輸和作業安全的各種突發性、不確定性、非傳統性影響因素也日益增多。“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大三通”時代,在臺灣海峽之間,應對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兩岸合作,將威脅和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實屬必然,兩岸相關搜救部門之間進行聯合演練就在於防患于未然。

  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説,此次演練是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力量在兩岸“大三通”後,首次圍繞臺灣海峽海上運輸和人命財産安全舉行的聯合演練,標誌著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在閩臺海上搜救部門合作的基礎上向前邁出一大步,必將成為海峽兩岸海上搜救合作歷史上新的里程碑,也將成為海峽兩岸深化交流合作的新起點。

  也有評論認為,此次演練為兩岸軍事合作開了一個好局。比如,中國社科院資深研究員李家泉認為,這次演練可説是起步、是開始,有利於減少雙方的一些顧忌,是兩岸軍事合作的一個好開局。此前,臺灣《中國時報》援引權威人士的話指出,此次演練雖然不具有“軍事互信”的實質,但卻能為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打下基礎。該報道進一步指出,此次演練是為“大三通時代”做準備,同時又能增進兩岸在安全領域的互信。

  文章最後説,固然,海上搜救作為非戰鬥軍事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此次演練有一定的兩岸軍事合作的意義。但眼下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臺灣海峽海上運輸和人命財産安全一旦真的發生狀況,我們兩岸海上聯合搜救如果進入了實戰,是否能夠取得和演練一樣的成功?為了取得和演練一樣的成功,我們應該做什麼?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