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企業最近吹起出走風。繼臺積電傳出赴美投資後,臺義聯集團又被證實將砸500億新台幣赴美興建電爐廠。這是對環境敏感的商人用腳在投票。可以説,民進黨以反商仇富路線上臺時,臺灣投資環境崩壞的結局就已註定。
本性
作為執政黨,民進黨當然不想搞砸臺灣經濟。但正如俗語雲“個性決定命運”,民進黨的“個性”或者説“生存策略”,決定了它只能站在商人、商業和産業的對立面。這也是陳水扁時期,臺灣會從四小龍之首變成“吊車尾”,從“錢淹腳目”變成“肚子扁扁”的深層原因之一。
幾十年來,民進黨始終不脫選舉型政黨本色,其選舉核心策略只有一個,就是煽動一群人對抗另一群人並從中漁利。民進黨將自己塑造成草根、本土和自由主義者的代表,煽動“本省人”恨“外省人”,平民恨權貴,窮人恨資本家,臺灣人恨大陸人,讓不同陣營殺成一團,自己則化身一方領袖。
民進黨攻擊國民黨是權貴、財團的代理人,其中不乏羨慕妒忌恨的情緒。陳水扁已經證明,民進黨一旦執政,同樣跟資本家走得很近,只不過陳水扁更多地是用敲詐勒索的方式控制工商企業並借機撈錢,吃相比起國民黨更難看而已。
變臉
民進黨需要資本加持,也明白經濟的重要性。所以當臺積電傳出赴美消息,民進黨當局的反應是大驚失色,立馬使了“洪荒之力”來挽留。民進黨的反商仇富,選舉時明火執仗肆無忌憚,執政時就轉成隱性路線。執政的民進黨會大談産業政策,給工商界做出種種承諾,苦苦挽留臺積電,但這些表面功夫,不能改變其在實務層面傷害臺灣經濟的事實。
臺積電之所以要赴美,怕的是臺灣缺電和缺人力。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説,臺積電需要24小時連軸運作,停電一秒鐘就會造成重大損失。而民進黨主打的“無核家園”和“一例一休”,前者會造成缺電,後者會造成人力成本提升。
民進黨剛剛上臺的去年夏天,臺灣就因天氣炎熱而出現了缺電危機。臺當局官員紛紛獻計獻策,比如要重啟核一電站,要民眾去商場吹冷氣,還有“用意志發電”。換言之,臺當局對缺電根本無能為力。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於烏托邦式的“無核家園”。
如果不是民進黨數次逼停核四電站建設,臺灣現在應該沒有缺電問題。民進黨給“無核”裹上人文主義的華麗外衣,包裝成“愛臺灣”、環保、先進理念的代名詞,宣揚只要“無核”就萬事大吉。但實際情況是,臺灣生態綠能幾乎已達瓶頸,“無核”是環保,但會缺電(發展火電則污染更大)。民進黨的“無核”,跟臺灣一些過於苛刻的環評報告一樣,本質是葉公好龍式的偽人文關懷,討好草根選民很有效,卻會破壞投資環境。
“一例一休”也是如此。民進黨選舉時討好勞工階層,承諾會增加休假和加班費。但臺灣産業的利潤本來就微薄,增加休假會增加生産成本,企業主就會炸鍋。所以民進黨在推出“一例一休”時順帶砍掉了一堆原有法定假期,拆東墻補西墻安撫企業主。而當加班費大漲時,企業主又採用補休、隱形工時、雇傭實習生等方式轉嫁成本。結果,企業和勞工雙雙受害,誰都不滿意。
路線
民進黨煽動支援者仇恨的另一個大目標是中國大陸。選舉時,民進黨主打的是“馬英九與財團及中國一起壓迫臺灣人接受‘九二共識’”,在野時卡住兩岸服貿協議,上臺後推行經濟“新南向”,在疏遠大陸的路上越走越遠。民進黨無法改變的是,大陸是臺灣最大、最好、最對口的市場和生産腹地。疏遠大陸,也是反商。
民進黨的生存之道是鬥爭和破壞,而不是包容與建設。這條路線不僅反商,亦且反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民進黨改變性格調整路線,如今看來已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臺灣投資環境繼續惡化,恐怕也是難以避免的結局。(文/黑白自在)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