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商時報》28日社論指出:全球化與科技化浪潮方興未艾,理論上“世界越大,心越寬”。小國因此有跳級發展的可能,例如肯亞成為行動支付的示範國;新創公司因此有異軍突起的可能,例如Google、臉書、 BAT(百度/阿裏/騰訊)等等百家爭鳴;大國因此有強益求強的可能,美中(G2)爭鋒已説明一切;企業集團因此有跨國壯大的可能,鴻海立足臺灣、佈局全球即為顯例。
然而,明明“世”有可為,昔日曾創造經濟奇跡的臺灣,為何如今卻落得臺灣工總發佈的白皮書所痛陳的“六失”之地?“統獨”之爭淩駕一切,絕對是最大的關鍵!它讓臺灣朝野以“心越窄”的“鎖國”態度,面對“世界越大”的時潮。可悲的是,當臺灣不進則退,別人頂多掉幾滴假惺惺的眼淚,卻不會停止後浪淹沒前浪的腳步。
工總白皮書語重心長地説,臺灣整體投資環境正極速走向崩壞,面對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臺灣失去總體目標的諸多現象,過去我們總是祈求“天佑臺灣”,如今許多企業只能選擇“告別臺灣”。或許有人會説,工總代表企業界,商人向來無祖國,有奶便是娘,其白皮書所言不值一顧。這種説法,卻正反映當前臺灣社會以人廢言的“理盲”弊病,誰又想當失根的蘭花?
不論是挺藍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還是立場中性的工總理事長許勝雄,他們都是見多識廣、事業有成的經營者,卻對臺灣的政經困境百般無奈,甚至發出“告別臺灣”的悲鳴。如果我們繼續無視企業界沉痛的發言,甚至將其斥為是資方對勞工的恫嚇或對政府的要脅,那麼等到産業進一步空洞化,22K果真成為普遍的薪資水準,再來哭天搶地,就為時已晚!
臺灣之所以極速走向崩壞,許勝雄直指禍首是不負責任的政客與貪婪的選民。或許有人又會説,企業家也是一類“貪婪的選民”,不必裝清高。誠然,企業家往往是既得利益者,但臺灣充斥不負責任的政客與貪婪的選民,卻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政治人物為了討好選民,一個個變成政客;胃口被養大的各類選民貪婪成性,總希望多點好處,少點付出;影響所及,施政與“立法”經常以一時的社會觀感為依歸,而不重長遠制度的建立。
而這一切的亂象,説到底都源於“統獨”意識型態之爭,扭曲了民主價值與法制精神。因為藍“和中”與綠“仇中”的殊異,造成臺灣政壇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甚至出現“一個臺灣,兩種表述與雙重標準”的奇特現象。當“和中”的馬當局力推ECFA與後續協商,就被“仇中”陣營斥為黑箱,並掀起破壞力強大的318學運。當“和中”的馬當局捍衛釣魚臺主權,力推東海和平倡議,就被“臺獨”精神教父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在東京打槍。後者力主“尖閣列島(釣魚島)是日本的”,並盛讚右翼安倍政權推動的種種政經改革,包括引起日本民意與亞洲周邊國家強烈反彈的《安保法》。
在這樣的脈絡下,將未成年學生推到街頭“反課綱微調”,雖名為拒絕黑箱洗腦、捍衛程式正義與決策透明的新“義舉”,其實就是另一次“仇中獨臺”的政治操作。如果馬當局威權專斷可比“兩蔣“時代,又豈容綠營縣市首長主張不得告違法學生?
當“仇中“成為一種信仰,任何破壞法制的手段假改革之名,就無一不正當。偏偏藍營握有依法執政的權柄、在“國會”又擁有過半次的席次,卻投鼠忌器,竟讓行政權被“立法權”綁架,多數黨被少數黨霸淩。這不僅是領導人的無能、政府的失職,更是民主法制的大不幸!因為人民從執政黨的一再懦弱退縮中,學習到“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奉公守法的是白癡”,也就理所當然地越變越刁。
執政黨已在親身示範一個百年政黨的隳壞,而且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成軍半甲子的綠營也別太得意,儘管目前大選情勢看似大好,但政黨再輪替後,就必須直面“六失”問題,以及諸多與中國大陸無關的發展挑戰。其中犖犖大者,包括兩化(少子化、老年化)與四缺(水電地才),凡此種種絕非高舉意識型態的政治學就能消解,而皆需以高度的科學智慧應對。
當然,就算應變不過,臺灣也不會消失,卻會逐漸凋零,但願這不是臺灣的宿命。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