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香港經濟 路在何方?

2015年07月09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受政治紛爭和反內地客等過激事件所累,香港零售市場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幾乎月月下跌。學術機構日前給出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香港首次被內地城市擠到了10名開外。政改爭論之後,香港各界都在思考和探尋,如何將精力放回到經濟民生,令香港的獨特優勢真正得到發揮。

  休養生息遠離政治爭拗

  過去兩年,香港社會一直為政改爭吵不休。眼下政改已告一段落,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涉港官員都呼籲,香港社會應放下爭拗,專注發展經濟民生。

  但是,正所謂“毀城容易建城難”,掃清遺留的一地雞毛並非易事。反對派和激進勢力發動的“佔中”、“驅蝗”、以“反水客”為名的趕客行動,已令香港“購物天堂”、“好客之都”的美名受損。6月,赴港旅遊的內地自由行遊客減少了一成,國際遊客也減少了6.2%。而從去年3月開始,零售市場業績就一改過去10年的良好態勢,轉為“跌跌不休”。

  香港反對派仍在持續糾纏政改問題,不斷提出“修改基本法”等荒謬要求。立法會的“拉布(阻撓議事)”之風也未見改善。政改之後,香港特首梁振英提出了11個民生項目,但僅其中3項獲得立法會通過。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所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幾乎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能過關,多次導致“財政懸崖”,政府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來彌補財政缺口。2013年至2014年,27項工程撥款項目遭遇“拉布”,導致工程平均拖延半年才開展,項目費用因而增加25億港元。香港目前最大的社會問題是住房緊張,而香港政府去年計劃開發新界,卻因反對人士暴力衝擊立法會而叫停。

  除極端勢力以外的香港人都同意,香港眼下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專心於經濟民生。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香港社會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有全面理解,有此前提,香港才能遠離政治爭拗。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