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經濟所以窒息的根本原因

2015年01月23日 10: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從絕對經濟條件來看,那個年代生活水準遠不如今天,每年出生人數卻高達40萬人,低所得並未影響出生率;但從相對經濟條件而言,那個年代房價相對不高,高中高職畢業很容易找到工作,大學畢業身價看漲,拿了碩、博士更是鄉里之光,青年人薪資相對不高但年年加薪,每個人都覺得明年會比今年更好,對前景充滿希望。那個年代薪水每10年成長一倍以上,這個成長趨勢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以1980年到1990年為例,臺灣民眾經常性薪資即由7,760元升至19,885元(新台幣,下同),10年成長了1.5倍之多。

  反觀今天,經濟條件看似較好,家電、手機一樣不少,但10年來薪資非但未翻倍,反而倒退。依勞動部調查,大學生初入職場的薪水2013年26,915元,竟比1999年28,551元還低,其他學歷亦然。而房價10年內卻狂漲逾倍,全臺灣平均“房價所得比”10年間由4.7倍升至8.3倍,“貸款負擔率”也由20.7%升至35.3%。薪資倒退,房價高漲,所賺的錢逾半去繳房貸,在這樣的壓力下,誰還敢結婚、生小孩?

  雙北市尤其嚴重,房價所得比于去年已達14倍左右,貸款負擔率更升至6成上下(臺北市60.4%,新北市54.2%),比東京40.8%、首爾39.3%還來得高。青年人每月繳完房貸,連生活費都告急,如何養一個小孩?相對於這個大環境的壓力,臺當局近年實施的育兒津貼、幼兒特別扣除額、5歲幼稚園免學費等政策,實屬杯水車薪。養一個小孩靠的是長期穩定的經濟來源,而非短短5年的小小補助。一言以蔽之,薪資不成長,房價不回到合理水準,想扭轉臺灣少子化的局面,恐怕是比登天還難。

  本世紀初出生的小孩今年滿15歲,正式邁入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2001年、2002年出生的孩子也會在明年、後年陸續邁入工作年齡人口,以此類推,昔日少子化的問題,將衍生出今天工作年齡人口下滑的問題。而工作年齡人口下滑,意味著勞動力不再充沛,勞動力不充沛非僅影響生産活動,也會影響消費動能,慢慢窒息總體經濟。依“國發會”去年秋天的推計,臺灣明年工作年齡人口將開始下滑,少子化窒息經濟的壓力,再升一級。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