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新領導人5月20日正式上任。在就職演説中,她提到臺灣會是“和平的堅定維護者”、“積極的溝通者”,提到將在“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還提到了“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但卻不提“政治基礎”是什麼,更沒説明“求同存異”的“同”是什麼、“共同認知”的“認知”為何物。
看得出,這位臺灣的新領導人很明白兩岸關係的重要性,很想“兩岸和解”的大門繼續向其敞開,但卻不願意使用那把早已被證明了唯一管用的鑰匙——“九二共識”。這一切,都讓其在就職演説開篇提到的那句——人民選擇“新政府”是為了“解決問題”——聽起來格外矛盾與刺耳。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負責人20日就當前兩岸關係發表談話時指出,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兩岸同胞最關切的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上採取模糊態度,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沒有提出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具體辦法。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21日,在被問到國臺辦與陸委會聯繫溝通機制是否還能繼續運作時,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強調:只有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部門聯繫溝通機制才能得以延續。同一天,海協會負責人就今後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應詢表示:兩會協商和聯繫機制是建立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的,是得到兩岸雙方正式授權的。只要海基會得到授權,向海協會確認堅持“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兩會受權協商和聯繫機制就能得以維繫。
所以,沒有“九二共識”、沒有“兩岸同屬一中”,不要説上述兩岸聯繫機制難以為繼,就連兩岸經貿、文教等多個領域的交流合作也都可能成為“問題”。兩岸關係定位何其重要,不是把話説得柔軟一點兒、言語含糊一些就能矇混過關的。因為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而引發的一切嚴重後果,全部責任都只能由破壞“規則”的一方來承擔。
自去年參選以來,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兩岸政策方面最常提到的論點也是4個字——維持現狀,但卻始終沒有進一步的實際行動,對於其認為的“現狀”是什麼,也始終沒有詳細的説明。這次,其雖聲稱希望“維持現有的機制”,但仍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更何況,民進黨過往的政治主張以及言行不一、背棄承諾的不良記錄,民進黨的“立法委員”們今年上半年一系列的“去中國化”作為,實在讓外界無法樂觀看待兩岸的未來。
不同的道路選擇,決定不同的前景,只有一樣亙古不變,那就是——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裏,都沒有“模糊”與“逃避”的選項!如果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真的想“解決問題”,就不要再寄望于不承認“九二共識”就可以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現狀,更不要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臺灣民意之上。臺灣的主流民意是希望兩岸和平發展,大陸的主流民意是希望祖國和平統一,兩岸的未來必然要由包括臺灣在內的全體中國人共同決定。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切不可高估自己的自信,也不要小看大陸的決心。
任何一個政權都應以民眾的福祉和利益為依歸。希望臺當局新領導人能夠正視並使用那把正確的鑰匙,不要繼續在承認“九二共識”這一關鍵問題上回避閃躲。畢竟,解決問題要靠明確的態度和實際行動,絕非自認聰明的文字遊戲。(台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