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11日發表社評文章説,2015年9月4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對邀請臺灣各界人士參加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動發表談話,直言不諱地指出,兩岸同胞對抗戰歷史的評價等問題還存在分歧,但不應因此影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進程和氛圍。面對這些分歧,兩岸學者可以通過共用史料、同修史書的方式加強交流研討,求同存異,聚同化異,逐步化解分歧。這是大陸方面對海峽兩岸關於抗戰歷史評價的最新表態,它一方面充分反映出大陸方面對臺灣各種政治表態的反應,另一方面也解釋了大陸方面對待歷史分歧所採取的基本立場和原則。在大陸隆重紀念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期間,臺灣出現了不少反彈的聲音,一些國民黨抗戰老兵要求大陸方面尊重抗戰歷史,還有一些臺灣政治領袖借此機會極力挑撥國共之間的關係,試圖為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製造新的障礙。
眾所週知,海峽兩岸處於分裂狀態既是中國內戰的結果,同時也是外敵入侵所造成的國殤。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浴血奮戰,從小到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陸方面舉行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70週年,不是為了改寫歷史,不是為了磨滅國民黨政府所作出的貢獻,而是希望中華民族不忘歷史,團結一致向前看。大陸方面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活動,不是對海峽兩岸關係的挑戰,相反地,應該成為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機遇。
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年之後,世界仍然呈現複雜局面。部分西方新聞媒體認為,中國舉行聲勢浩大的軍事檢閱行為,其目的就是要震懾日本,防止軍國主義死灰複燃。但是,也有一些西方觀察家冷嘲熱諷,認為中國舉行大閱兵實際上體現了當今世界格局分化的局面。主要西方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集體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國家對待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態度,也反映出他們對待中國政府的態度。美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領袖,居然對中國舉行的空前大閱兵活動採取不支援的態度,甚至有媒體報道希望韓國總統作為美國的同盟國元首不要出席中國舉行的盛大活動。這從一個側面説明,美國試圖左右亞洲地區特別是東亞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局勢,試圖以各種方式削弱中國在國際事務方面的影響力。
對於美國的所作所為,國內外政治學者早已得出結論,認為這是美國迅速衰落的一個重要標誌。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崛起,不願意看到中國通過大閱兵提高國家的凝聚力,美國以各種方式為中國舉行的這次活動潑冷水,其目的就是要鞏固自己在亞洲地區的霸權地位。部分觀察家認為,俄羅斯總統出席中國的大閱兵活動,標誌著世界已經出現了兩個非常明顯的相互對立的陣營,中國和俄羅斯有可能會重新結盟,以削弱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影響力。美國之所以提出重返亞洲的戰略計劃,並且拼命地在亞洲地區組建自己
美國的軍事戰略損人不利己。儘管美國已經充分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給亞洲乃至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害,但是,美國出於地緣政治考慮,仍然參與武裝日本。現在日本政府蠢蠢欲動,試圖恢復自己的軍事力量,為未來發動戰爭做好準備。美國的縱容政策,有可能會導致美國陷入戰爭的泥潭。中國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國家,有能力在亞洲地區維護和平穩定的局勢。但是,如果美國一意孤行,那麼,美國必須為亞洲地區局勢動蕩付出代價。
臺灣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美國亞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由於美國插手中國的臺灣事務,才導致臺灣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臺灣在中美兩國關係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小。現在臺灣社會各界焦慮不安,他們希望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但是,臺灣的政治領袖也知道,只有處理好與大陸方面的關係,臺灣才有出路。臺灣地區政治領袖一方面與大陸方面發展經貿關係,可是另一方面千方百計地與美國發展軍事合作關係。正是這種自相矛盾的政策,使得臺灣非但沒有從中美兩國關係改善中獲得更多利益,反而成為了美國制衡大陸的一枚棋子。臺灣政治領袖應當充分意識到,血濃于水,要想解決臺灣等問題,必須面向大陸,必須改善與大陸的關係。如果遠交近攻,企圖強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來維護自身的安全,那麼,最終必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