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臺盟中央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提出提案,建議加強兩岸國學教育交流。臺籍委員胡有清8日受訪時表示,兩岸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因為無論兩岸發生什麼事情,兩岸之間的文化血脈的聯繫是無法割斷的。
習近平總書記4日參加政協民革、臺盟、臺聯委員聯組討論,兩岸文化交流是一個熱點話題。當有委員説起在境外用閩南話表演受到同胞厚待的故事,習近平説,臺灣除了原住民,大陸去臺的以閩南地區為主,講的就是閩南話。血緣相親,文源相同。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他還希望委員充分發揮同臺灣地區和海外聯繫廣泛的優勢,密切同臺灣同胞的聯繫,促進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習近平在福建工作生活長達17年半,在閩期間一直倡導閩臺合作,重視打造閩臺文化交流。2014年11月來福建考察時,習近平就指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他對發揮福建對臺優勢,推動兩岸經貿人文交流合作可以説是十分關注。
增強兩岸人文交流,必將厚實兩岸關係發展根基,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無論是今年“兩會”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所作的“工作報告”,還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兩岸關係方面,都倍加強調宣導“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強與臺灣各界,尤其是基層、青少年的溝通交流。筆者認為,情感和文化是發展兩岸最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能量源泉。增強人文交流,有利於增進團結、敦睦鄉誼。兩岸的人文交流,是一種眷眷同胞親情與心靈的交流溝通,其蘊含的強大力量,足以衝破阻礙與隔絕發展兩岸的各種人為“藩籬”。兩岸四地的共同文化發展,傳承延伸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血脈基因,也是兩岸心靈契合的紐帶,更是發展兩岸促進和解的核心進步力量。
筆者以為,宗教、文化、民俗、教育,無疑是兩岸交流的重中之重;隨著這些年兩岸穩定發展,兩岸的交流互動已經非常活絡、頻繁,且層次與領域都在不斷拓展加深。在開展與臺灣有關黨派團體、民意代表交流溝通,為臺灣青少年多做工作,在增強人文交流方面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及發展步伐,要有更多的改革創新,注重在不斷的傳承與發展中,讓兩岸民眾的共同思想追求和精神脈絡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延續與昇華。因此,今後在開展兩岸人文交流時,要多一些海峽兩岸間的民間技藝交流。在文化産業合作和教育交流上,要更多紮根基層、厚利兩岸青少年;還要從兩岸蘊含的各自的人文特質和元素裏汲取營養,努力聚集和提升“兩岸一家親”這一兩岸關係的價值鏈核心。
以雲計算、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為標誌的第三次資訊技術革命興起,加上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合理流動和配置,這不僅為兩岸經濟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動能、新機遇,也讓兩岸人文交流的形式方式發生了新的改變與革新。兩岸一家親,未來在青年!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架起兩岸青年交流的新橋梁,也為兩岸基層、青少年交流打開了新的天地。我們知道,2014年的臺灣“九合一”選舉中,“婉君”(網友)成為島內政治及社會的一個盛行現象,尤其是島內青年族群透過網路來關心公共事務,使得臺灣島內臺灣“民意版塊”出現了新的結構性變化。網路媒介所展現出來的巨大動員力量,正不斷深刻地影響到臺灣政治社會。從柯文哲選臺北市長,到年僅26歲的王浩宇當選首屆桃園市議會最年輕市議員,都很大程度體現著網路的力量。筆者認為,增強兩岸人文交流溝通,網際網路是個重要切入點,也是一個發展兩岸、溝通兩岸的新平臺。(台灣網特約作者:王振峰)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