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勝,形成“地方包圍中央”態勢。臺灣經濟發展須仰賴臺當局與地方通力合作,臺灣《中華日報》5日社論説:民進黨坐擁地方政府席次優勢之後,更應該揚棄意識形態的桎梏,加速推動臺灣與區域的連結,否則臺灣經濟非但不能向上提升更恐向下沉淪。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是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基本盤係乎對外貿易的力度,如何積極融入區域經濟體系一向是臺當局努力的目標,即使陳水扁執政期間,民進黨亦設法增進臺灣與區域經濟連結。無奈民進黨囿于意識形態,不願和中國大陸打交道,融入區域經濟體又有心無力,讓臺灣經濟錯失轉型良機,被嘲諷為“鎖國政策”。馬英九執政之後只能苦苦追趕,尋求與區域經濟體系合作的可能性。
然而,民進黨的意識形態過於“控古力”——僵硬,動輒以政治鬥爭手腕杯葛有利於民生的重大經濟法案,導致臺當局的諸多拼經濟政策舉步維艱。今年以來臺灣經濟形勢雖然漸漸好轉,但迄今仍未建立可長可久的發展政策,關鍵在於與區域經濟體系連結的重大法案如《兩岸服貿協議》無法走出“立法院”,為經濟持續發展增添不利因素,畢竟臺灣沒有條件自外于全球性的區域經濟體整合。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11年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出的“十年政綱”,就經濟發展主張“從世界走向中國”,已被證明根本是不可行的路線。馬英九經濟發展取向為“從大陸走向世界”,在戰略上朝“壯大臺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目標前進,此一路線符合世界潮流與臺灣所需且已有所斬獲。進一步説,在去年臺灣乃能順利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至於對臺灣經濟發展可預見給力甚大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之審查,在綠營抵制下目前還在“立法院”等待協商。根據“行政院”規劃,示範區包括基隆港、蘇澳港、臺北港、臺中港、安平港、高雄港、桃園航空城、屏東農業生技園區。六港一空一園區僅臺北港位於新北市,其餘市、縣市均由綠營執政。因此,如何透過示範區繁榮地方經濟促進臺灣經濟發展,民進黨更是責無旁貸。
尤其值得關切的是,《兩岸服貿協議》何去何從?更已走入關鍵期;畢竟服貿與亟待兩岸簽署的貨貿協議有相互牽引關係,這兩項協議均攸關《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落實。民進黨若挾選舉大勝之勢,透過黨籍縣市長、“立法委員”繼續杯葛,就必須承擔後果,完全沒有推諉卸責餘地。民進黨若堅持扺制這兩項協議,就應提出具體可行之對策,而非以拖待變直到拖垮臺灣。
經濟發展是臺灣生存命脈,負責任的政黨必須肩負此一使命。未來臺灣經濟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民進黨必須反求諸己,不能再一味歸責于臺當局。蔡英文既已向選後成形的綠色縣市團隊提出“四項提醒”,其中包括“區域聯合治理”,如果演變為“地方包圍中央梯隊”,勢將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