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外銷轉紅 還應居安思危

2014年06月12日 14: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12日發表社評説,上周資料顯示,兩岸外銷都由黑轉紅,在兩岸政治氣氛低迷情況下算是一項喜訊。臺灣出口已連續4個月正成長,5月出口達1.4%,為歷年同月第二高;大陸由4月0.9%的出口增長,猛增到5月的7%,貿易順差359.2億美元,為2009年2月以來單月最大順差。

  社評分析,兩岸外銷回暖的主要原因,在於美歐等經濟體的復蘇。臺灣對美歐出口已經連續多月上揚,5月對歐洲成長更達到5.8%。大陸方面,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顯示出口訂單大幅回升。大陸5月外銷出口先導指數為42.3,較4月提升0.4,已連續3個月提升,預示未來數月大陸出口將繼續好轉。

  與此同時,兩岸貿易也在“服貿風波”後有所回溫。據大陸海關8日發佈的資訊顯示,5月臺灣對大陸外銷表現首度由黑轉紅,貿易額為173.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5%,出、進口年增分別為4.28%與14.64%。

  全球景氣回暖帶動外銷轉紅,自然是兩岸經濟的福音,尤其對於“出口導向經濟體”臺灣來説,出口就是經濟的生命線。但從居安思危的角度來看,兩岸經濟存在的風險並未因此消除,決策者不可因循懈怠。

  大陸方面,雖然5月出口猛增,但也動輒出現5%左右的波動。原因在於大陸經濟處在轉型過程中,傳統製造業壓力較大,行業正在劇烈調整。此外,5月大陸海關資料顯示,進口出人意料地同比下跌1.5%,説明內需疲軟。

內需疲軟主要表現在原材料和大宗商品進口下滑,根本上是因為房地産市場走低。近半年以來,大陸房地産市場出現明顯變化,無論新房還是二手房的成交量都下降,城市家庭對不動産投資意願從去年底起已連續6個月下滑。

  《旺報》社評説,大陸正處在從出口轉向內需的過程,對於經濟整體的增速放緩,外銷回暖並不會産生太大的提振效應。大陸當局需要堅定改革措施,著力培育房地産以外的核心消費群,如服務業與網路産品,才能填補房地産市場放緩後的空缺。

  臺灣“淺碟型經濟體”的特質,外銷遠比大陸來得重要。在全球逐步走出金融危機之時,臺灣出口也出現連續增長。但我們必須看到,臺灣出口産品的結構與競爭力並未得到有效加強,兩岸經貿也潛藏著危機。

  臺灣競爭力不足的表現在於:外銷産業升級步伐過於遲緩,一方面無法跟上美歐、韓國的步伐,走進價值鏈的上游;同時又面臨大陸企業在中低端的競爭,兩岸産業合作也因朝野意見紛陳而步履遲緩,無法趨利避害。

  同時,臺灣出口的産業結構仍然難以看出積極變化,還是以電子産品為主,整體景氣與該産業的波動過於密切。臺灣服務業佔GDP的7成,但外銷金額甚至不如泰國與澳門,更不用説與“四小龍”中的其他經濟體相提並論。

  兩岸貿易方面,雖然5月有所回暖,但未來隱憂不可小覷。事實上,在嚴查虛假資料背景下,兩岸貿易已比去年同期下跌12.2%。此外,許多媒體也注意到,5月韓國已經領先臺灣,成為大陸第六大貿易夥伴。儘管許多學者專家一再呼籲要注意韓國與大陸簽署FTA的影響,但是實際數字還是反映了這項事實,這對於臺灣來説是一大警訊。

  臺灣與韓國出口商品中有7成相似,是絕對的競爭對手。隨著中韓FTA加速推進,兩岸因為“服貿風波”暫緩協商,此消彼長的事態將更加明顯。對此,9日臺當局“經濟部”已經示警:中韓FTA即將完成,臺灣出口將處於不利地位。

  總之,兩岸都面臨經濟上許多難題。面對美歐復蘇帶來的一時景氣,兩岸不可過於樂觀,而要適時解決難題。大陸需要讓房市平穩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臺灣則要加快轉型,推動服貿出口,掃除兩岸經貿之間不必要的政治障礙。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