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設兩岸關係試驗區 為整合找出路

2014年06月10日 08: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一家親”理念下,兩岸産業資源自應共用,經濟要融合,目前雖然仍有一些亂流,但這些都已成為明顯趨勢,假以時日就會回到正軌。臺灣《旺報》10日發表社評説,但在經濟層面之上,兩岸仍必須面對政治與社會體制差異問題,因此,尋求政治與社會層面的“互相包容”應是當務之急。我們建議雙方主政當局,研究建立“兩岸關係試驗區”,嘗試讓彼此關係邁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道,為兩岸政治與社會整合找出路。

  社評提出,兩岸關係試驗區應由兩岸各劃出一塊地域,相連結而成,其中要試驗的,是雙方相互“擷長補短”後,所形成的一種政經社新體制和新機制,且由雙方共同管理及共同運作。

  這種模式,目前在福建平潭島已有雛型。平潭對臺綜合實驗區早在2010年已提出兩岸“五個共同”方針,分別是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平潭島這些兩岸“共同”,實際進展局限在經貿方面,尚未能延伸到政治與社會層面。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和以往兩岸政治互信不足有關,更重要的是,平潭島近旁缺少一個臺方島嶼,來和平潭就近互相影響及互相促進,所以平潭雖宣稱要“兩岸共同”,實際上仍一直是“以我為主”,就是在“非經濟”事務上,仍是以大陸的體制和機制為本,而未能吸納引用臺灣長處以作創新。

  從這個角度看,金門和廈門,更適合作為“兩岸關係試驗區”場域,因為兩島相距僅數公里,且兩邊民眾往來已非常密切,相互貿易與投資亦甚為繁盛,甚至在價值觀及文化思維方面,因“閩南鄉情”的作用,目前也有了明顯的共通性。在這種情況下,若能把金門和廈門結合起來,構成一個試驗兩岸新型合作關係的區域,其前景頗有可觀之處。

  社評認為,“金廈試驗區”的建立及發展,可分為幾個步驟來走。第一步,促使兩島經濟往來完全自由化,最好能由兩岸政府分別設立“金門自由貿易區”和“廈門自由貿易區”,並由兩個自由貿易區完全“對接”。這其中還有一項硬體工程,就是金廈兩地民眾夢想已久的“金廈大橋”,應儘速開工建設,以期早日完工投入使用,成為該金廈試驗區的脊梁。

  第二步,共同規劃分區發展。即金廈兩島各個分區的發展定位,由兩邊官方共同協調及設定規劃內容,譬如,文教區和文化創意産業區主要擺在金門,高科技園區和會展中心主要設在廈門等,以此類推。

  第三步,在基層實行社會與政治創新。這方面可以多多引用臺灣的“社區民主”模式,即由居民自行普選出社區管委會成員,且由管委會全權掌理社區公共事務。但管委會運作過程中,也應該吸收大陸“協商民主”風格,以創新社區管理模式。

  第四步,統一雙方學制及合編新課本。即兩岸關係試驗區內的教育制度,應結合兩岸之長處,作創新安排,其中包括義務教育年限、升學考試方式、校長聘用規定等,均可相容兩岸原有優點。其次,中小學所用課本,亦可以現有兩岸分別使用版本為基礎,進行整合重編,使新課本足以教育出中華民族優秀的下一代。

  第五步,打通雙方行政法令規章。就是消除當前雙方行政部門運作規範之歧異,以推出一種兩邊均可接受的新規範。換言之,從戶政、公安、環保、醫療,到廠商登記、口岸管理等行政事項,都採取具有“兩岸共通”特色的新規範,使兩邊民眾得到最大的便利,也給地方發展增添動力。

  總的來説,兩岸關係試驗區,不只試驗新的經貿交流合作模式,也試驗新的“社會生活”和“基層自治”方式,連文教與行政的制度也要創新。更重要的是,這些創新,都是協調及整合兩岸原有規範而來,可説是兩岸“優勢互補”的代表作,其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力道將非常巨大。

  社評最後説,金門廈門試驗區如運作成熟,成果可以逐步複製、推廣到兩岸各地,屆時,兩岸的全方位融合,大方向就明確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