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日前正式宣佈回鍋參選黨主席,儘管勝券在握,但她當選之後,挑戰將紛至遝來,她是不是2016台灣地區領導人最好選項,仍然有待檢驗。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7日發表社評指出,蔡英文原本對民進黨主席抱持可有可無的態度,並無勢在必得的決心,最終決定參選,主要原因不外三點:其一,近年來執政的國民黨雖然政績不如預期,但民眾對民進黨的信任與支援並未相對提高,情勢如果持續下去,對於民進黨想要重返執政,勢將造成嚴重障礙;其二,謝長廷與蘇貞昌對壘,勝算渺茫,即使選上,謝長廷一心想要主導民進黨兩岸政策,也會與蔡英文衝突;而蘇貞昌如果連任民進黨主席,進而贏得“七合一”選舉,未來在2016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的正當性大為提高,蔡英文想要贏得民進黨內提名,難度必然大增;其三,蔡英文越早掌握黨機器,可以越早名正言順地佈局,也可以充分運用民進黨的資源。
蔡英文在參選聲明中提出,民進黨必須轉型與蛻變,成為有未來性、包容力與行動力的政黨;她並強調參選民進黨主席是要讓臺灣人民再一次相信政黨,再一次讓他們對社會、家庭與自己的希望放在民主政黨上面,這就是現階段民進黨與民進黨主席的責任。
乍看起來,蔡英文既對現狀有深刻的檢討,對未來也提出改革的方向,似乎面面俱到,但輿論卻普遍評價不高。因為蔡英文的聲明雖然詞藻動人,卻看不出具體的政策與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民進黨主席應有的擔當。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蘇貞昌明白提出“六市選舉要贏三市以上、縣市長要過半;縣市議員、鄉鎮市長、村里長都要增加”,而且承諾“負成敗責任”;但蔡英文卻對此避而不談,甚至當記者質問時,仍然是顧左右而言他。
事實上,作為一個最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年的政治人物,蔡英文既要參選民進黨主席,就必須面對現實,提出可行的願景,讓綠營選民願意全力相挺,也讓中間選民可以信任。蔡英文必須告訴民眾,為什麼要再次相信民進黨?她做了民進黨主席之後,會做哪些事情,讓大家能夠再一次把對社會、家庭與自己的希望放在民進黨上面?
蔡英文必告訴民眾,民進黨“逢中必反”的作為究竟要拖到什麼時候?難道非要到民進黨重新執政才會改變嗎?如果執政可以改變,為什麼在野非要堅持?難道非要讓兩岸關係嚴重惡化再去挽回?
蔡英文必須告訴民眾,在服貿協議遲遲不過的狀況下,臺灣要用什麼理由説服其他地區,在簽訂類似自由貿易協定時,臺灣絕對不會中途變卦?又怎樣保證已經簽署的協議會及時生效?
對於實際的問題不正面因應,只會説一些空泛而模糊的話,這正是以往蔡英文被批評為“空心菜”的最主要原因,如今,蔡英文又要出馬,終究還是要面對檢驗。如何讓人充分信賴?顯然是她未來的最大挑戰!
另外,民進黨主席之爭,無異是蔡英文與蘇貞昌爭取2016年民進黨內提名的提前決戰,如果蔡英文大勝,蘇貞昌就再無翻身機會,相反的,若是在形勢大好的狀況下,蔡英文僅僅險勝,蘇貞昌勢必不會放棄,2016年必然還會有最後一搏;“七合一”選舉也是如此,民進黨若是不能大勝,即使維持平盤,民進黨主席的領導也會受到質疑,所以蔡英文都必須大贏,這對她當然都是挑戰。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