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農曆十二月初七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魔漫相機爆紅向臺灣經濟示警

2013年11月06日 09: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6日發表社論説,最近一款叫“魔漫相機”的手機APP軟體在兩岸爆紅,只要輸入相片,程式便能快速轉換成漫畫,使用者還能選擇不同的背景、臉型、髮型等幫自己“打扮”一番。該軟體自8月31日上線後,短短兩個月累計用戶已達1824萬。臺灣不少人在臉書上分享用“魔漫相機”製作的自畫像,儼然成了風潮。

  這個創意十足的軟體,是由“北京百舜華年文化傳播公司”開發,創辦人任曉晴2006年在加拿大首次創業,幫助沃爾瑪製作個性化禮品。2008年,任曉晴在美國遇到當時在微軟工作的黃光明,兩個人一拍即合,回國在中關村成立北京百舜華年文化傳播公司。“魔漫相機”上市第二個月,百舜華年公司獲得3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目前在進行新一輪的融資。

  大陸“58同城網”及“去哪兒網”日前相繼在美國股票上市,公司市值都超過10億美元,兩位年輕CEO姚勁波和莊辰超身價達到2億至5億美元,成為大陸“科技新貴”。更早功成名就的騰訊公司市值已達1600億美金,阿里巴巴第2季獲利比臉書多逾1倍,投資銀行界估算其市值最高達1200億美元,高於臉書上市後的市值1040億美元。騰訊的馬化騰、阿里巴巴的馬雲、58同城網的姚勁波、去哪兒網的莊辰超和魔漫相機創造人任曉晴的創業故事,其實是大陸普通年輕人借由網路科技與市場潮流獲得成功的“中國夢”具體實現。如果不是網路經濟低資本、高創意的創業特色,普通年輕人不會有這麼多創業成功的機會。

  社論指出,在臺灣,科技新貴的創業夢卻消聲匿跡了,無數滿懷理想的工程師在科學園區超時工作,體力被無止盡壓榨,待遇卻節節倒退,昔日光環耀眼的明星産業“資通訊産業”(ICT),多數正面臨夕陽西下的厄運,對照大陸網路業的欣欣向榮,格外顯得諷刺。

  臺灣ICT陷入瓶頸,在於始終無法從“代工”走向“研發”;只重視“硬體”而輕視“軟體”。以PC為例,在行動裝置時代來臨後,PC市場快速萎縮,但臺灣PC代工業仍停留在“價格割喉戰”的思維,代工廠拚命擴廠,增加生産線,全力殺價搶單,用越來越便宜的産能搶市佔率,形成代工做一台電腦,只賺幾塊美金的“世界奇觀”。

  社論説,明星産業變成夕陽産業,臺灣經濟當然疲軟不振。統計顯示,大陸第三季GDP成長7.8%,創今年新高;韓國第三季GDP成長率也繳出3.3%、創近7季新高的成績。而臺灣第三季GDP成長率卻只有1.58%,創1年來新低。臺灣再不打造新的成長引擎,經濟只會更加低迷,薪資持續衰退,年輕人的創業夢被剝奪殆盡。

  如何拯救走到懸崖邊的臺灣ICT産業,參與全球蓬勃發展的網路經濟絕對是關鍵。谷歌2004年以每股85美元上市,短短9年漲破1000美元,報酬率達12倍,市值3380億美元,是臺灣上市公司總市值的40%。臉書成立未滿10年,市值已是臺積電的1.3倍,産業發展動能與未來性一目了然。

  社論説,網路創業無需大量資金,只要幾臺電腦及幾顆創新的頭腦,便能賺取豐厚報酬,是年輕人創業最佳途徑。網路還能打破市場狹小的局限,憑藉無遠弗屆的穿透力,將臺灣精美的商品和服務傳遞到全球各角落。行動裝置和網路相結合後,又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商機和新市場。全球産業的大趨勢已非常明顯,臺灣不能登上潮流,就只能走向慢性死亡。

  社論最後認為,趨勢不等人,大陸網路業憑藉13億人市場的加持,已展現快速壯大的勢頭,當大陸ICT産業在網路時代發光發熱,臺灣不能繼續死守代工市場,於今之計臺當局應推動兩岸高科技,尤其資通訊産業相互結盟,徹底打開兩岸資訊、人才與金融流通的限制,允許相互投資、持股,唯有大開放,臺灣經濟才能救亡圖存。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