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涉及的“宇昌案”,最近成為焦點,蔡英文痛斥國民黨不擇手段,是“臺灣民主之恥”;國民黨則強調此事涉及法律與社會觀感問題,蔡英文不要急著反咬,應該清楚交代民眾的疑慮。真相如何?固然還有待解密,但其中許多疑點確實值得探討。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12日發表社評指出,按照蔡英文的説法,全案過去已經過最嚴格的檢驗,沒有任何可受非議之處。不過,種種事證可以看出,蔡英文擔任臺當局行政部門副負責人期間,全力主導宇昌投資案,包括給予免稅、同意開發基金投資、排除旋轉門限制;等到蔡英文卸任之後,就轉任宇昌生技董事長,直到當上民進黨主席,蔡家投資才退出,並且獲利一千余萬元(新台幣,下同)。
社評説,姑且相信蔡英文當時確實是“本于扶植生技産業發展的責任,積極推動相關事宜”,但許多疑點她當然有厘清的必要責任。
首先,臺當局公共基金投資生技産業本是美事一樁,何以卻要以極機密方式為之?按照當時臺當局“經建會”負責人何美玥的説法,是由於該合作案是開放給全球團隊申請,所以就必須以專案方式先籌組談判團隊,並取得公共基金承諾,才能上談判桌,為了不讓底牌曝光,所以採極機密呈報投資案。
問題是,公共基金投資並無極機密之必要,事實上,宇昌當時要引進的TNX-355其實並非還在研發的愛滋新藥,早在一九九七年前後,就由Tanox公司自美國Biogen公司授權取得,Tanox公司總裁唐季禮曾在一九九九、二OO二年兩度來臺募資,計畫在臺興建大規模蛋白質藥廠;二OO五年第三度來臺,打算在臺成立新藥公司並興建蛋白質藥廠,研發並獨家生産TNX-355,希望臺當局公共基金能挹注資金,但當時替臺當局公共基金評估的何大一認為,開發成功的希望雖大,但未來市場規模約在二億美元上下,效益恐怕有限,加上靠生産TNX-355,需要鉅額投資的藥廠可能填不飽産能,所以最後不了了之。
這一段過程證明,臺當局公共基金在二OO六年就已評估過TNX-355,認為投資效益偏低,何以時隔一年,Tanox被Genentech並購之後,同樣的藥就變成有利可圖?採取極機密文件,莫非是有意規避公共基金原有的評估機制?還是存心圖利宇昌。
更何況當時臺當局“經建會”宣稱要宇昌擔任點火的角色,幫助臺灣生技界首次完整走完臨床一到三期新藥上市的路程,成功後並接續計畫籌設蛋白質藥廠,在全球銷售新藥;可見公共基金的投入,原本應該是以臺灣能擁有研發、生産、行銷為條件。可是,等到臺當局公共基金在二OO七年九月三日撥款四千萬元,十一天之後,翁啟惠與Genentech談判結果,卻認為TNX-355不適宜在臺生産。試問,在條件尚未談妥前公共基金就投資,其間難道沒有失察或失職的責任嗎?
只此兩事,就足以顯示當時公共基金以極機密文件在極短時間內核定撥款,其中大有問題,如今蔡英文極力為自己清白辯護,不過,這些問題她都參與其事,當然難辭其咎;而且就算她本人沒有拿到好處,但她的家族在短短期間獲利一千多萬,畢竟是不爭的事實,既未利益回避,難道她不應該講清楚説明白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