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走和平發展路線的基礎是“一中”

2011年07月11日 16: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國評論》月刊七月號發表社論《走中道路線:臺灣需要追回流失的時光》。文章指出:“馬英九、楊秋興等倡導走中道路線,現在就連一向以意識形態至上的綠營人士如蔡英文等也紛紛標榜要走中道路線。”但是“臺灣今天的‘中道路線’,必須是以和平發展為主體的路線,它的基礎是‘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內容,就談不上是真正的‘中道路線’。臺灣選民們需要睜大眼睛,對政治人物的主張作仔細觀察,以辨清何為真‘中道’、何為假‘中道’。因為,這不僅關係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及兩岸關係的發展,更關係到全體民眾的切身利益和未來希望所在。我們衷心希望臺灣不再走彎路,追回流失的時光,在和平發展的中道大路上,與大陸攜手並進,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章內容如下: 

  日前,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表示,由於過去臺當局政策的錯誤與阻礙,臺灣在過往十餘年中的確停滯落後了,以高雄為例,20年前高雄港位居國際前3名之列,如今已滑落至13名;而高雄的房價20年來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跌了4成以上。他自己所購的房屋,20年前12萬(新台幣,下同)一坪(36英尺)買的,如今出售僅剩6-7萬。高雄的平均房價不但是臺北的四至五分之一,更為香港的十分之一。他戲稱各位如果不堪忍受香港的高房價,可以考慮來高雄投資住大房子。  
  
  房市如同股市,都是經濟發展的晴雨錶。過往20年正是全球經濟高速發展、蓬勃繁榮的年代,何以臺灣、特別是中南部地區會停滯倒退如此呢?!楊秋興的結論是:過去十多年,臺灣惡搞意識形態造成政治對立,而政治對立確實是臺灣發展的阻礙。臺灣未來惟有走“中道”路線,與大陸發展更緊密務實的合作,因為只有和平發展才能對兩岸都有利,才能創造雙贏,追回流失的時光。 

  臺灣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利用國際經濟轉型之機,成功實現經濟起飛後,社會經濟發展欣欣向榮,有所謂“臺灣錢淹腳目”之説。記得筆者九十年代初訪問高雄時,高雄還是一派繁榮景象,港口貨櫃堆積如山,高雄的夜晚燈火輝煌。誰知十餘年後竟是滿街房屋租售廣告,街上冷冷清清,連地鐵站也見不到幾個人,蕭條得令人感傷。這一切,與臺灣過往二十年領導人執政方向有密切關聯。經濟繁榮令臺灣社會及領導人自信心極度膨脹,借民主化之機,臺灣社會自上而下颳起了一股“去中國化”、尋求所謂“獨立”的妖風。妖風所至,對內則是撕裂族群,造成社會意識形態嚴重分歧與對立;對外則挑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一中原則”,致使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對立,甚至到了衝突一觸即發的程度。 

  由於熱衷於意識形態,臺灣社會陷於極大的動蕩之中。安全感的喪失,使得外來及本地投資者卻步,經濟發展逐步萎縮,呈現停滯狀態。過往十餘年經濟社會發展止步不前的惡果,至今還在影響著臺灣社會。馬英九上臺三年來儘管費盡心力,在國際金融空前危機的外部環境下改變了經濟發展頹勢,成功地使臺灣經濟重上快速發展軌道。但無奈過往積弊太深,民眾一時還難以普遍感受到經濟復蘇之惠,從南臺灣的現狀看尤為顯著。 

  儘管如此,但馬英九當局已經扭轉了臺灣過往走偏執、激烈對抗意識形態的路線。從上臺之初,馬英九就提出“走中道路線”的主張。正是在這樣的主張引導之下,兩岸執政的國共雙方正視現實,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達成和平發展共識,使臺灣的政治經濟環境大為改變,直接影響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 

    
  所謂“中道”,按西方先哲雲:“德行是兩個極端之間的中道”。而中國自古即主張仁者行中道;《中庸》稱:“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道路線在中國,可謂由來已久,深入人心。因此,不惟馬英九、楊秋興等倡導走中道路線,現在就連一向以意識形態至上的綠營人士如蔡英文等也紛紛標榜要走中道路線。但正如分析家們指出的,綠營的所謂中道路線,不過是一種選舉策略,將經濟與意識形態暫時分離,待奪權到手,又恢復基本盤,固態復萌。 

  需要指出,臺灣今天的“中道路線”,必須是以和平發展為主體的路線,它的基礎是“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如果沒有這樣的內容,就談不上是真正的“中道路線”。臺灣選民們需要睜大眼睛,對政治人物的主張作仔細觀察,以辨清何為真“中道”、何為假“中道”。因為,這不僅關係到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及兩岸關係的發展,更關係到全體民眾的切身利益和未來希望所在。我們衷心希望臺灣不再走彎路,追回流失的時光,在和平發展的中道大路上,與大陸攜手並進,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