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靜26日在華夏經緯網刊文指出,臺灣的觀光産業應當朝著多樣化發展,結合精緻農業、國際醫療、國際教育等,臺灣的觀光産業,未來才能會為臺灣帶來更多的財富,成為臺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臺灣的觀光事業,才剛剛起步,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全文摘要如下:
吳敦義説:觀光産業帶來人潮,使百業振興、就業人口增加。這3年來,開放了兩岸直航及大陸觀光客赴臺,達成觀光客倍增目標。也希望在6月底前,與大陸達成協定,開放大陸游客個人遊。今年原定的目標是650萬人次,期許今年國際來臺觀光旅客能突破700萬人次,三年後突破千萬人次。臺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賴幸媛表示,大陸觀光遊客赴臺個人遊將於6月上路。
觀光産業是世界各地發展重點,無不投入大量資源,盡力發展。臺灣的觀光事業,近幾年來突飛猛進,為臺灣帶來不少利潤。飲水思源,一切都從開放大陸游客赴臺灣觀光開始。3年多前,臺灣嘗試著有限度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觀光,從每日數百人到現在每天三千多個名額,快要應接不暇。6月份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開始實施,遊客數量將再一次達到新高,兩岸旅遊也將步入一個新的熱絡局面。去年赴臺的大陸游客,人數超過150萬,經躍居第一位。
臺灣地域狹小,如太魯閣、日月潭、阿里山等著名景點,由於地形的限制,景點每日能容納遊客的數量也是固定的,涌入過多的觀光客會造成困難,甚至會發生意外。綜合這幾年來世界各地遊客對臺灣的印象,他們除了對臺灣的好山好水留下印象之外,最難忘懷的有臺灣小吃、人情味、生活情趣、方便、自在等。具有這種特色的地方,個人遊式的旅遊最是合適愜意,不需趕場,行程隨心所欲,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去逛,幾天下來肯定收穫良多,別有心得。臺灣的著名作家舒國治是此道的“達人”。他寫了很多本書,講述他在臺灣各地鑽大街走小巷,發現了許多饒有趣味的地方,與讀者分享。最近出版的“水城臺北”,資訊豐富,想悠閒深入遊臺北的朋友,本書必不可缺,它所提供的幫助,遠勝過導遊。
今年赴臺觀光人數,是否能突破700萬人次,還很難説。放寬陸客赴臺觀光人數上限,是一個做法。但是臺灣的觀光産業發展,也必須積極的有所提升和改善才行。多樣化,是一個重要的準則。
首先旅客安全應儘快得到保障。近一年多,大陸旅遊團一再發生重大傷亡事故,足以令人卻步。“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誠非虛言,有誰願意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旅遊?阿里山小火車發生六死、多人受傷的翻車事件,目前阿里山小火車的安全措施有改善了嗎?軌道兩側的樹木達到安全標準了沒有,能保證不會再發生樹枝砸到車廂的事嗎?保證不超載?乘客都有座位,都綁上了安全帶嗎?翻車意外的責任歸屬查清楚了沒有?是否需要撤換管理單位?這些問題如果還沒有徹底厘清解決,就不宜草率的恢復通車,臺灣的旅遊産業名聲要緊。
很早就有人指出,臺灣的觀光産業應當朝著多樣化發展,結合精緻農業、國際醫療、國際教育等,臺灣的觀光産業,未來才能會為臺灣帶來更多的財富,成為臺灣服務業的重要支柱。但這還只是些遠景藍圖,如何具體落實有待時日考驗。
既然無法改變臺灣的地理環境,老是以那幾個景點來號召旅客,大陸雖然人多,固步自封不求進步,終究也有讓人厭倦的一天。臺灣要突破傳統式的旅遊框架,拿出更吸引人的東西來。
臺灣觀光協會副會長林士榮表示,要發掘臺灣其他的景點,如南部的臺灣影城,是許多臺灣經典影片的取景勝地,最能體現南臺灣之美。不少赴臺的陸客,對兩蔣故事和臺灣風土人情極感興趣。在臺灣影城恢復臺灣早年生活縮影原貌,教授旅客做傳統地道美食等等,播放經典臺灣老舊影片。都是好點子,不妨一試。
如今大陸游客已經成為臺灣旅遊業的主要遊客來源,估計在個人遊開放實施之後,大陸游客的數量將達到新高,他們還會帶動其他國際旅客紛紛來臺灣的熱潮。遊客來源有了保障,總不能叫人家敗興而返。臺灣的觀光事業,才剛剛起步,發展前景真的十分可觀。(馬淑靜,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