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28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謝長廷倡議“臺獨派”與“現狀派”結合,就民進黨兩岸基本立場,並未超脫“臺灣前途決議文”框架;反倒是謝積極論述兩岸政策主張,透過新論述過程形塑領導人的意象,更耐人尋味。
文章説,民進黨1999年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已經清楚承認“中華民國”國號、並認同“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決定。換言之,民進黨早就承認“中華民國”現狀,陳水扁執政8年就在此大屋頂下進行有效統治,“中華民國”是最大公約數殆無疑義。不論是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連線”、或主張“獨立建國”的“臺獨派”,都在這個大框架下運作,謝長廷結合“臺獨派”與“現狀派”的説法,並未跳脫“臺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格局。
讓人好奇的是,謝長廷為何選在百家爭鳴,舊天王對2012動作頻仍之際,拋出兩岸政策主張及臺灣未來發展方向?應是其為避免被邊緣化的防禦策略,以及等待民進黨內情勢變化的伺機而動之舉,不全然是為再戰2012。
熟悉綠營生態人士觀察,謝長廷的動作具有雙重意義,首先觀察民進黨內政治領袖動向,如果黨徵召黨主席蔡英文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謝應會力挺蔡更上層樓,但如果是蘇貞昌出線就另當別論,謝可能與蘇再決戰一回,爭取民進黨2012入場券。
其次,如果蔡英文順利出線,她有無能力像五都市長選舉,候選人兼黨主席?從五都選舉例子可以看法,兩者確有難以兼顧之處。若蔡參選2012,雖不必然讓出黨主席大位,至少要有人代理黨主席領軍作戰,此刻謝長廷就有適當的發揮舞臺,以代理黨主席之姿全力輔選蔡英文。
文章最後説,當年,林義雄就以黨主席身份輔選陳水扁完成臺灣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奠定大老地位與崇隆聲望,林義雄模式或許是謝長廷楷模。尤其,擺在謝長廷面前的還有一道“退出政壇”關卡,想再次成“總統”候選人,這個緊箍咒依舊會隱隱作痛。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