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車英麟:推動兩岸關係深化發展的理性思考

2010年06月04日 14:36: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中國統一大業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兩岸關係出現了歷史性的大突破,進入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值得重視的是臺灣人心思變,出現了要求改變維持現狀的政治訴求,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深化産生積極的影響。現在如何客觀、全面、辯證認識把握臺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的形勢,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深化,著力點在哪?海內外同胞如何形成合力,我們必須從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知與行、歷史和現實的關係上進行理性思考。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容干擾

  唯物辯證法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依賴關係,人們的正確認識一點都不能離開客觀現實。兩岸的客觀現實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1949年以來,大陸和臺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是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2005年以來,“胡連會”達成堅持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和堅決反對“臺獨”,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2008年以來,兩岸實現了全面“三通”,經濟,文化和人員交流不斷的擴大,現在兩岸關係呈現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兩岸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兩岸交往機制和制度化建設有序推進,特別是兩岸雙方就推動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達成一致,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新的重要動力,這標明兩岸關係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階段。

  兩岸關係發展的不同階段,情形往往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階段,是兩岸經濟融合的重要階段,為進一步推動兩岸社會融合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兩岸政治融合創造必要條件的階段,兩岸最終走向和平統一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當前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的是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勢力的干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階段不是終點站,因此,臺灣某些人只要和平發展,不要兩岸關係繼續深化。他們看“現狀”是停止和不變的,在思想落後於客觀現實,在客觀上迎合了柔性“臺獨”,偏安“臺獨”,穩健“臺獨”和“獨臺”的需要,民進黨的臺灣決議文核心就是“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國號叫中華民國,臺灣的未來由臺灣2300萬人民決定”,他們是借殼生卵的策略,最終使兩岸走向和平分裂。憑心而論,不論是什麼樣的“臺獨”,都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他們唯一的王牌是臺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決定。但是,無論從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來看,這個所謂的理由也是完全沒有立足的根據。因為,臺灣不具備民族自決的基本條件,臺灣住民除少數高山族外,絕大多數是漢人,臺灣不是殖民地。聯合國大會于1960年通過“處理非自治區人民獨立問題宣言”(1514號決議案)起,到1966年的“國際人權公約”,1970年通過的“各民族享有平等權利與自決權之原則”(2625號決議案),均一再強調自決不可用於分裂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是必然發展趨勢,一個中國原則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兩岸人民都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是堅定的,所以,李登輝二十年都作不到,陳水扁自白“作不到就是作不到”,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和平分裂”同樣也作不到。除極少數別有用心的“臺獨”分子外,幻想兩岸和平分裂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政治迷思。兩岸統一是順應世界潮流和歷史發展趨勢,兩岸關係繼續深化是必然的,因此,妄圖把兩岸關係僅僅停留在和平發展的階段,是不客觀的,違背兩岸關係發展規律,停止的觀點,悲觀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都不符合實際的。

  另一方面, 現在還有超越現實,急於求成的傾向,有人認為對臺灣地區領導人推動兩岸關係只要和平,經濟,拒絕政治對話,“大陸太寬容”,“統一進程太慢,長痛不如短痛”。“兩岸統一不要太長時間”,等等。2007年在美國華盛頓高峰論壇一位研究臺灣問題的專家説:“有人問我為什麼您研究臺灣問題幾十年,您的頭髪越來越少,“臺獨”越來越多”。2009年加拿大中國統一促進會召開紀念“胡六點”的研討會上,加拿大著名漢學家説:“我支援中國和平統一,不要幾年,越快越好”。在這熱烈掌聲和笑聲中,提出一個重要哲理,如果我們思想停止或超過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階段,必然離開了實踐,離開了現實性,往往是著力越大,離我們要達到目標越遠。 因此,這兩種帶有普遍性的傾向都是脫離客觀現實,我們目前的著力點應該是維護,鞏固,發展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這個大局,珍惜來自不易的歷史機遇,積極推動ECFA的簽訂。正如胡主席指出:“凡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都應該大力支援,凡是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都必須堅決反對”。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