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聯合早報:不要急於否定大陸現行對臺路線

2010年03月30日 14:18:00  來源:
字號:    

  新加坡《聯合早報》29日刊登一篇署名周宜禮的文章,對周農建先生題為《處理對臺關係應遵循三大原則》和《處理臺灣問題大陸不應逆勢而為》兩篇文章論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大陸倡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臺海局勢明顯趨緩,經濟文化交流多有進展。但無須諱言,有關大陸對臺“軟弱”、“退讓”、“棄守”的質疑如影隨形,尤其去年以來由於島內認同統一的民調不升反降、馬政府明顯回避政治談判,質疑的聲音有一時之甚。近接朋友電郵,推薦周農建先生題為《處理對臺關係應遵循三大原則》和《處理臺灣問題大陸不應逆勢而為》兩篇文章,堪稱其中最為犀利的論述。

  周先生基本結論失于片面

  周先生文章要旨,認為大陸首先應當堅持基本的政治原則,正確定位對手:“當臺灣朝野均將大陸看成是一個試圖吞併自己的敵手時,當島內民意日益趨綠、而統一和一中已成票房毒藥時,當政治上已退讓到底線和經濟上源源不斷的厚愛甚至都不能換來片紙承諾時,卻仍然將對方看作是可以被感化的‘遠方遊子’,而不是一個想方設法試圖分離出去的博弈對手,顯然是無視現實”。並據此提出,對臺博奕的目的是削弱對手,而不是輸血鬆綁增強其對抗自己的實力;即使兩地經濟聯繫緊密了、好處給多了,也並不就會自然地、和平地、自願地實現政治統一。“不能運用智謀,削弱和瓦解對手,已讓人感嘆“國無賢才”;不能順應天意,坐觀對手自衰自敗,已屬違反常理;不去乘對手勢弱而一統天下或加速其瓦解,已屬不能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反而卻為對手輸血割肉,鬆綁解圍,扶危解困,增添其對抗自己的實力,豈不是讓人竊笑,也完全有悖于自己的長遠目標?”“火上澆油,扶助對手,最後必將導致兩強相鬥,導致臺海之戰,導致生靈涂炭、骨肉相殘的巨大民族悲劇”,“不能從中國幾千年的政治智慧中汲取營養,也當從中共自己的歷史經驗中獲得一點真訣”,等等(詳見《聯合早報網》3月2日、9日“臺海局勢”欄目)。

  首先得説,筆者非常欣賞周先生睿智的思辨與嚴整的邏輯推衍,那是一種頗具才情、頗能懾服人心的思想和論述能力;但筆者不認同周先生的基本結論,並認為他存在很大偏頗。閱讀過程中,筆者一直感覺想要説點什麼,努力捕捉想要有所商榷的思路,但顯然,僅就如何説明“正確定位對手”,就牽涉廣泛,涉及對整個兩岸關係歷史和現實的全部認知,因而一時竟不知從何入手。

  周文本身已經蘊含通往正確結論的基本內核

  非常有意思的是,當筆者隨後找出周先生同樣發表于《聯合早報網》的另外兩篇文章時,欣然發現,我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已經相當程度地存在於他的論述之中;人們閱讀前兩文可能對大陸現行路線産生的疑慮,恰恰可以在後兩文某些論斷中得到有力的化解,因為它相當深刻而具體地揭示出大陸對臺戰略得以確立的現實基礎。問題僅在於,前兩文與後兩文之間,似乎存在一個需要填補的邏輯斷裂,或者説存在一種需要捋平的內在牴牾。

  這兩篇文章,題目分別是《大陸應當看穿臺灣底牌認清自己優勢》、《臺灣的天賜良機可能正在流逝》。下面引述主要內容,並加以適當補充與評述。

  一、陸強臺弱的基本格局不可逆轉。

  “臺灣先天地處於劣勢地位。兩岸力量對比早有定局:大陸強而臺灣弱。即便過去大陸處於動亂貧困時,臺灣也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日大陸的力量已更是今非昔比。所以無論臺灣人如何努力和精明,也不可能改變這一陸強臺弱的力量對比格局”。

  “那麼,不是還有美國支援嗎?站在美國的利益上來看,美中關係畢竟比美臺關係重要得多,臺灣在美國的全球關係格局中終歸只是一個很小的棋子。” “對付伊朗、朝鮮三等小國,尚且束手無策,美國怎麼可能會與比朝、越、伊、阿強大百倍的中國開戰呢?最多賣點武器給臺灣而已。這就是臺灣最大的底牌。這一底牌對大陸來説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從總的趨勢看,美國的力量在逐漸消退,大陸的力量在逐漸崛起。臺灣靠美國牌來實現獨立的前景只會日益暗淡”。

  總之,當初“臺灣沒有能力反攻大陸”,今後“靠美國牌實現獨立的前景也只會日益暗淡”。這使我想起大陸一篇文章的標題:“宏觀戰略格局中不存在臺獨得逞的現實可能”,文中最後還提示,“奧運的成功舉辦、神七的舉世矚目、航母的內外熱議等,則進一步顯現出未來發展的趨向” (筆者曾下載一些觀點和論斷,有的並非全文,因而這裡不能一一標明出處,請有關作者鑒諒)。兩位先生可謂異曲同工。

  周先生反覆強調“政治是一種實力博奕的遊戲”,信哉斯言。正是這種基本的實力對比,為大陸現行政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與巨大的迴旋空間。

  二、即使民進黨再上臺,“臺獨”仍然不可能。

  “假定真的是民進黨再度執政,而且又回到陳水扁路線。它再折騰,也不過再炒冷飯:再鬧加入聯合國?不會有什麼結果。大陸握有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隨時封殺。中止兩岸往來?放著大陸這樣大一個市場不去開發,自我封閉,自己讓自己被邊緣化,只會自我削弱。全民公投獨立?這只是關起門來瞎折騰。沒有國際社會和美國的支援,只會一事無成。國際社會的支援?目前臺灣連聯合國的成員都不是,外交上只有一二十個彈丸小國為邦交國,鬧不出大風浪來。想擴大外交空間?這張牌並非握在臺灣自己之手,而是握在大陸之手。只要大陸不放,一切都是空談。”

  講得非常好!這裡再援引有關人士一個論斷進一步補強:“即使哪一天臺灣真的宣佈獨立,也只能是表示與大陸對抗的一句空話而已”。

  三、民進黨反對兩岸和平協議是由於“好事也得等我們來做”。

  “ 若民進黨執政,它會不會願意與大陸進行政治協商?應當説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陳水扁的急獨路線已經被證明是走不通的。民進黨內較為務實和理性的人,如謝長廷、呂秀蓮、蔡英文等人雖然也反對國民黨政府與大陸的政治談判,但這是出於黨派之爭和妖魔化政敵的需要,這並不排除他們再度執政後,在某種困局和壓力下,會與大陸展開政治對話。”“民進黨拒絕和平協議,也許是因為有兩個難言之隱:一是民進黨以臺獨為政綱,如果接受一中和統一前提下的和平協議,則會失去其政治立足點。二是出於一黨私利:即便這和平協議是好東西,這好事也得等我們上臺了來做,否則,讓國民黨佔盡風光而連任,我們豈不是只有喝西北風?”

  周先生這個判斷,可以説深刻揭示了臺灣內部政治鬥爭的本質與核心。如果講得再透徹一點,則將不僅是“可能”,而應是“必將”。2005年“扁宋會”時,陳水扁不惜喊出“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這種讓臺獨徹底漏氣的話,就是試圖與大陸建立政治互動關係,以便“好事也得由我們來做”。大陸論者早已認識到,“臺灣獨不了,其實臺獨分子也心知肚明”,“臺獨在臺灣現實政治中的實質功能是調動族群矛盾,奪取和保衛政權”;李登輝一度説出“臺獨是個假議題”,幾位曾任民進黨主席的人士分別表示“憲法一中”、同意廢除“臺獨黨綱”。當然,臺獨作為鬥爭的工具,能否放棄、是否放棄,關鍵取決於它在爭奪和鞏固政權中是否繼續有用,或者是否有新的因素來替代它。

  四、關鍵是把自己的事辦好。

  “一個自視優越的人群是不可能願意與被他們蔑視的人群統一的,這是人性的基本常識。當大陸的社會經濟發展水準高於臺灣時,則無需溫情喊話,臺灣人也會蜂擁而來。這就如同我們今日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所看到的偷渡人潮,和東西歐之間的非法移民潮一樣。但願那時,大陸人不要象今日城裏人清理暫住人口和農民工一樣,處處刁難喲。”

  首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是鄧小平早已得出的結論。當世界開始以“G2”的高度談論中國的時候,進一步昭示出中國全面復興的樂觀前景。其實只要大陸繼續向前發展,許多事情也不必等到什麼都高於臺灣、一切都比臺灣強,也不一定非得象周先生所説的那樣“臺灣經濟停滯或逐漸衰敗”。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有兩岸基本實力對比、臺灣獨不了這一條罩著,大陸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自己,也具有充分的政策選擇餘地。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