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細數兩會關鍵詞 涉臺聲音鼓舞人心

2010年03月15日 08:59:00  來源:
字號:    

  3月13日,十一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閉幕;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至此,2010年全國兩會也畫上了完美句點。在繁忙而充實的會期裏,代表委員們履行職責、建言獻策,有付出也有收穫。細數兩會關鍵詞,特別是本網尤為關注的涉臺聲音,我們不難發現:無數鼓舞人心的瞬間,正在將一幅更加和諧的兩岸畫面勾勒得越來越清晰。

  ——鼓舞人心

  今年的兩會,民生話題堪為最大熱點,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濃墨勾畫民生“路線圖”,涉臺部分更是與兩岸人民的“民生”息息相關。

  窺一斑而知全豹,以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有關的論述為例,溫總理特別強調“促進互利共贏”,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也表示“大陸對臺灣的讓利可以更為慷慨”。對臺有利、對臺讓利,在兩會期間廣獲臺灣媒體報道,臺灣股市也因而獲得新的鼓舞性因素。

  報告中“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的論述,則在八閩大地激起持續熱烈反響,許多人紛紛表示,海西已經進入發展的大好時期,他們要擔起先行先試的歷史重任,創造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更美好的明天。

  吳邦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通過檢查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的實施情況,加強對臺灣同胞到大陸投資合法權益的保護。”這項專門表述,令前不久參與了該法執法檢查的臺籍代表們倍受鼓舞,他們表示,臺灣同胞、臺商協會等對《投保法》予以了肯定,臺籍人大代表還將就該法的修訂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務實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孫南雄兩會前夕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盟界別今年的提案及之前調研工作的核心思想就是,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著眼于更紮實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各項交流合作,更切實地造福兩岸同胞。因此,調研課題更具體、更務實、更重針對性。

  誠如孫南雄委員所説,這些代表臺灣同胞在兩會中發聲的臺籍代表委員們,確實是以務實的精神、專業的知識,實踐著自己那顆拳拳為民的赤子之心,無論是ECFA、兩岸農業發展等熱門話題,還是兩岸文化交流、臺胞在大陸的權益保護等“老調常提”,亦或是最新受到關注的兩岸專業領域的交流等方面,都有他們積極建言獻策的身影。

  而其實,還有更多的非臺籍的代表委員也在為兩岸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民革界別委員林嘉騋在推動閩臺經濟一體化、促進海西經濟發展方面建言;九三學社界別委員解士傑在辦理赴臺手續方面提出建議;福利保障界別委員李立新提出“靈魂共識”的對臺工作新設想;香港大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秀委員建議,海峽西岸經濟區可選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相對成熟的地方與臺灣的城市“先行對接”,作為兩岸融合的制度試驗區。

  ——情誼

  兩岸中國人斬不斷的親情,使兩會上的涉臺聲音在理性之外,亦充滿溫暖的情誼。

  當臺籍人大代表陳雲英在媒體前憧憬:想回到我愛過的地方,重拾我的真情。她那句“我希望在我們有生之年,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實現我們這個願望”,難道不令人動容嗎?

  當溫家寶總理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説出那句“我們是兄弟,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問題總會可以解決的”、“我去臺灣的願望依舊是那麼強烈”,每一個中國人,難道不會為“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而動容嗎?

  ——“變”與“不變”

  據了解,與往年一樣,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的提案依然是涉臺提案的最大宗;除了兩岸經貿交流之外,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兩岸客家交流、邀請臺胞共用世博等文教交流的提案也有不少亮色。“不變”之中有“變”,正是2010年兩會中涉臺聲音的真實寫照。

  由以上的敘述我們可以發現:每年兩會中的涉臺聲音,“變”的是兩岸喜人形勢發展下不斷出現的新議題、新建議;“不變”的,永遠是兩岸同胞間的深情厚誼。

  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已經離開了十幾日來牽動了世人目光的人民大會堂,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在此,筆者想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香港界別委員許榮茂在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發言時所説的一段話作為結語:當前兩岸關係的好局面來之不易,需要兩岸加倍珍惜和維護;兩岸須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加強合作與交流,舉兩岸人民及全球華人之力,推動中國和平統一進程不斷向前發展。(台灣網 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