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刊載社評指出,隨著金融海嘯不斷擴大,臺灣近半年的經濟狀況日益嚴峻,臺人對馬英九領導的執政團隊類似“沒有能力”、“沒有魄力”的批評越來越多,但衡諸事實,馬當局半年來非但做了不少事,而且有許多值得高度肯定。
“馬總統”上任之初,臺人寄望甚殷,“馬上好”的口號大家都朗朗上口,然而半年以來,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失業率則節節攀升,消費者信心指數與股市又都跌跌不休。影響所及,不僅“馬總統”聲望直線下滑,劉兆玄和“行政院”的施政滿意度更疊創新低。
社評説,持平而論,馬當局的表現確實不如預期理想,“內閣”也確實有大幅改進的空間。然而,目前臺灣經濟之所以陷於困境,最主要的關鍵不是當局的無能或領導人沒有魄力,而是過去八年,臺灣的經濟體質已經被民進黨搞壞,千瘡百孔,要想在短期內改善,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再加上金融風暴肆虐,全球沒有一個國家地區能夠倖免,以外銷為經濟成長主力的臺灣,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主要市場景氣都不佳的狀況下,當然更受到嚴重波及。
社評認為,事實上,“馬總統”不是沒有魄力,只是他不喜歡敲鑼打鼓,自吹自擂,以致外界對他所展現的魄力與能力,知道的不多。舉其犖犖大者,例如:
在政治方面,他強調廉能執政,除了以身作則,更推動修正貪污治罪條例,增列公務員財産來源不明罪,未來將可使貪瀆大為減少,政風逐漸清明;在“外交”上,他除了提倡“外交”休兵,使我們不必虛耗資源,與中共互挖墻腳,同時借由兩岸關係的改善,非但使臺灣的能見度增加許多,也使國際間對臺灣的評價提高不少,大家都不再認為臺灣是麻煩製造者,而是和平締造者;在兩岸方面,他上任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過去八年所無法達成的兩岸直航,最近又達成了每日包機,試問,這難道不是能力與氣魄的表現嗎?
在經濟方面,面對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他指示當局積極推動金融、經濟、交通、人員、土地等五大領域政策與法規鬆綁,使得許多大企業逐漸把投資的重心移回臺灣,例如鴻海集團、旺旺食品集團就是典型的例子;為了加強公共建設、刺激景氣,2009年度公共建設預算編例二一五一億元,較2008年增加了七百八十九億元,未來還將再向“立法院”提出特別預算,估計2009年公共建設將再增加七百多億元,在當局財務吃緊還敢做如此大手筆的公共投資,難不叫魄力嗎?又好比,面對金融風暴,臺灣是亞洲第一個宣佈實施擴大存款全額保障的地區,使得存款人恐慌擠兌的現象不致發生;臺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率也比大多數亞洲地區要低;再如還未推出就普遍好評的消費券,最後之所以確定不排富,使全民受惠,同樣是“馬總統”拍板定案。凡此種種,難道不是魄力嗎?
社評指出,馬當局確實有許多需要檢討改進的地方,例如執行效率不彰,宣傳不得法、應變不夠快等等,都是臺人詬病之處,但馬當局做得不錯的地方,我們也應該不吝給予應有的掌聲,否則還有公理嗎?特別是民進黨在此關鍵時刻,更應該共體時艱,相忍為臺,千萬不要抱著幸災樂禍的心情,扯馬當局的後腿,否則一旦臺灣垮了,二千三百萬人同樣都會受害。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