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週末“一○二五”大遊行,民進黨必須解決兩大難題:一、對內,必須處理陳水扁的問題;二、對外,必須交代兩岸政策問題。
情勢若依目前的樣態發展下去,經過此次遊行,民進黨與陳水扁的關係,必將更形糾葛纏繞,不可開交;至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經過此次遊行發出的訊息,無論對美國、對中國大陸或對臺灣主流社會,皆必將是更形倒退、暴烈,更加失去內外信任,張銘清事件只是一個序曲。
社論指出,“八三○”遊行,暫時擱置了陳水扁的問題,但凸顯了“臺獨”挾持民進黨的形勢;此次“一○二五”遊行,則已經壓制不住陳水扁的問題,且更將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倒退櫓”的演示會。
先談兩岸政策。民進黨迄今仍未處理“及早正名制憲”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大遊行表面上的題材是抗議“毒奶粉”等,但如今綠營及民進黨在骨子裏的主體架構仍是“臺灣國”。民進黨這樣的兩岸論述,臺人已看了超逾二十年;其中蹊蹺,已是不言可喻。既如此,臺人當然不只看民進黨“表面”説什麼,而是要問民進黨“到底”在幹什麼。難道臺人會因抗議“毒奶粉”,就贊同民進黨的“臺灣國”?
社論直言,此次遊行,正如“八三○”遊行,民進黨再次被“臺獨”挾持;而此次遊行更被陳水扁挾持。無論如何,陳雲林來訪,主要議題是海運直航、貨運包機、截彎取直,及食品安全等重大事項;但民進黨的主要題材卻是“毒奶粉”。“毒奶粉”當然可以抗議,但民進黨若用“毒奶粉”的題材來包裝“臺灣國”的訴求,或用“臺灣國”的角度,來處理“毒奶粉”事件;美國看得懂,中國大陸看得懂,臺灣主流社會也看得懂。
社論認為,週末這場遊行,如果只是凸顯了民進黨打著“毒奶粉”的口號上街,卻又不能且不敢公開主張“臺灣國”的色厲內荏情狀,這場遊行對民進黨而言,恐將較“八三○”遊行更加得不償失。
再談陳水扁。第一個倡議這場遊行的是陳水扁,甚至主題口號原創者也是陳水扁。陳水扁及民進黨可謂正在進行這場遊行的“版權”之爭。
民進黨不能與陳水扁切割,正是因不能與“臺獨”切割;而民進黨如今坐視“扁記臺獨”儼然成了“正字臺獨”,至少在“臺獨”的“版權”之爭上,民進黨已經敗給陳水扁。
陳水扁已經確定將參加遊行,但民進黨有人希望他在抵達凱道集結區前半途脫隊,或抵達凱道後站在臺下勿上臺演講,這些要求似皆強陳水扁所難;因為,陳水扁不會視參與遊行是主辦單位的“恩賜”,畢竟這些皆是他自“八三○”後自己掙扎纏鬥的成績,他當然要借“一○ 二五”來鞏固並放大這個效果。陳水扁應允“不爭取上臺講話”,但如果群眾起鬨要他上臺呢?他也應允“不搶麥克風”,但如果有人不得不將麥克風交到他手上呢?
進一步言,陳水扁若不上臺演説,那也不表示民進黨已成功地與扁“軟切割”;只要陳水扁走進了遊行隊伍,民進黨就形同為“扁記正字臺獨”背書。陳水扁甚至已指定了下一個戰場,他公開挺陳唐山參與明年底臺南縣長選舉;想像可知,他只要能站上兩三位民進黨縣市長候選人的臺,他就有機會站上所有民進黨候選人的臺;屆時,最受矚目的輔選者將是陳水扁,而不是蔡英文。
該報曾指出,這場遊行從表面上看,遊行就實質而言,已成了民進黨與陳水扁的政治角力,也就是本文所指的“版權”之爭。經過此次遊行,民進黨將不啻向國際及臺人宣示,民進黨已不可能擺脫“臺獨”的挾持,亦已不可能甩掉陳水扁的附身。
社論最後表示,“一○二五”的盛大遊行場面,掩飾不住陳水扁與民進黨的生死惡鬥。這將是陳水扁的舞臺,卻是民進黨的夢魘。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