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減少二氧化碳排量 多種樹就行了?

2008年07月10日 09:50:00  來源:
字號:    

  正在日本北海道召開的八大工業國(G8)洞爺湖高峰會,把包括已開發國家及全球各洲具代表性的新興國家共22個元首齊聚一處,共同研討面對石油和糧食價格高漲的雙重危機以及全球暖化課題的因應對策。雖然一般預料在這種大拜拜式的年度G8峰會,與會各國其實很難獲共識並採取有效對策,不過至少在形式上,主辦國日本已經表示,承諾將針對為舉辦此次高峰會所預估增加的碳排放量,以種植等值的樹木予以抵銷,聊表為節能減碳盡了一分心意。

  無獨有偶的,臺當局“行政院環保署環評會”也以必須在臺北縣種樹百萬株為條件,通過臺電林口電廠的擴建案。綜觀“環保署”所實行的種樹減碳操作,與洞爺湖峰會所實行的種樹抵碳模式,其實都是源於要響應“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國際潮流規範下的同一思維與響應模式。

  不過,進一步檢視日前所通過的林口電廠擴建案,主決議要求臺電必須在電廠所在地的臺北縣境內種植百萬棵樹,卻馬上遭到臺北縣政府的當場抨擊。指出不只種樹所需用地事前並未與臺北縣政府協商覓妥;且臺電也未提出具體的計劃方案與執行時程;再加上種百萬棵樹所減的二氧化碳與擴建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相等,也缺乏具體可信的數據,因此質疑臺電的承諾到時可能成為“空頭支票”。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比較此次“行政院環保署環評會”處理林口電廠擴建所遭到的質疑抨擊,與“環評會”在六月間通過中龍鋼鐵廠擴建案時,也曾被質疑是以尚未完成“立法”的“溫室氣體減量法”來規範未來的減碳比例,的確凸顯在當前法制不完備、配套措施形同具文的情況下,不只當局主管部門要響應執行“京都議定書”的減碳要求顯得左支右絀有心無力,甚至也使相關産業的投資設廠同樣陷入無所適從的困境。而更嚴重的是,在這種法令與政策難以勾稽銜接的空窗期,所謂的種樹減碳可能成為高污染大戶抵瑕蹈隙的通關金牌,在做出不具執行力的種樹減碳空口承諾後,最後留下的將是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的不堪後果,而要由臺灣和民眾來共同承擔。

  社論認為,正因為種樹減碳可能流於口號産生後遺,也就更加凸顯加速包括能源稅法、溫室氣體減量法等相關法律“立法”的重要性與急迫性。也只有在法令規範齊備的情況下,類似中龍鋼鐵擴建案所承諾的減碳額度,也才有明確的法令可資依循與要求。然而,“立法院”日前休會在即,想要在休會前完成前述二法的“立法”工作,顯屬經驗上的不可能。但“執政”的國民黨既然號稱完全“執政”,完全負責,自不應坐視能源法規的遲遲未能完成“立法”。更何況“在野”的民進黨一向也以關懷環境“立法”為職志,在“朝野”對此並無歧見的情況下,能源相關法案遲遲未能完成“立法”,真的只能歸咎於“立法院”職權行使的怠惰了。因此,即使“立院朝野黨團”未能趕及在下週休會前完成溫減法等的“立法”,“立院”總應給個明確承諾,設定何時才是通過相關法案的良辰吉時,否則可真是“立委”的失職了。

  社論進一步指出,除了法令規範,相關的行政配套自然也是關鍵。以臺電林口電廠擴建案為例,空口承諾要種百萬棵樹自然要受到質疑,完整的遊戲規則應包括事先取得種樹用地的許可同意,乃至於打算種的是何種樹種,以及種樹的時程是一次種完分年分期都應明列,才能計算出因種樹所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真能與擴建所增加的排放量相抵。

  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種樹並不是唯一法門,其實包括投資推廣節能綠建築,乃至於辟建自行車道,也不難估算出節能減碳的具體數值。這些配套措施,有賴當局大力推動,甚至也可成為要求有意擴建增碳廠商的另類減碳選項,否則真要一窩蜂種樹,只怕還未必有足夠的空地可以種樹!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