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聯合報:均富的臺灣消失 當局裝沒看見

2007年09月04日 10:02:00  來源:
字號:    

 

今年臺灣新富和新貧兩極現象愈來愈明顯。依據“主計處”調查,去年島內最高和最低所得的貧富差距為七點四六倍,是四年來最高紀錄。

 

臺灣《聯合報》聯合筆記今天刊載文章説,從“主計處”的數據也發現,這幾年平均薪資是負成長。過去五年,臺灣有十三個縣市的家戶年平均可支配所得出現衰退,人民的痛苦指數達到六點四三,創下二十年來新高。但與此同時,一客上萬的頂級牛排、上千萬的珠寶名錶、一坪百萬的豪宅,也屢創銷售佳績。

 

大前研一曾經提出的M型社會,是窮人變多,富人也變多,中産階級快速陷落。但在臺灣,除了出現M型社會特徵外,更可怕的,是受薪階級仰賴終老的退休制度正朝比M型更可怕的L型發展。

 

現行公教人員服務滿卅年,可領取原有薪水八成六至九成的月退俸,外加低利房屋優惠貸款、子女教育補助津貼等。相較之下,勞工勞保老年給付每件平均僅百萬元左右,若換算成每月的年金額度,每月相當於僅領取五千元,佔勞工月平均工資四萬一千元的一成二左右。與公務員相較,差距達七倍以上。

 

另外,受雇勞工雖有“勞基法”退休金,但每件平均金額約在一百廿萬元上下。換算成年金,每月大約可領六千元,約佔勞工月平均工資的一成五不到。即使勞保與勞退兩項退休金加起來,也僅達兩成六;和島內公務員月退俸相較,差距也有三倍多。

 

政大教授郭明政批評,臺灣老人贍養制度出現嚴重分配不均,公務人員的特權,是建立在其他人的負擔與痛苦上,社會安全制度資源分配深受特定族群或職業別、政治力影響,産生兩極化現象。想想,受薪勞工每年繳稅給當局,到老卻無法仰賴合理退休制度贍養;其間的不公,執政者不僅裝作看不到,還協助加深不公。

 

文章最後指出,一個均富的臺灣正在消失,並逐漸墜落為“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不公社會。看到許多勞工階級因失業走上絕路,這種悲切,會因為當局故意忽視就消失嗎?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