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互遞“橄欖枝”?卡達斷交風波“破冰”有望?

2017年07月24日 08:5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日,卡達斷交風波出現緩和跡象。卡達元首首次表示,應對話解決危機。此前,沙特等四國也將13項復交要求修改為6項原則,並表示願意友善地解決危機。雙方舉動似乎在相互傳遞“橄欖枝”,斷交風波是否有望“破冰”?

  主動向“破冰”邁進 卡達:應對話解決斷交危機

  當地時間7月21日晚,卡達國家元首塔米姆發表電視講話,表示卡達準備與斷交國進行對話,以化解斷交危機。這是斷交危機爆發以來,卡達最高領導人首次表明態度。

  6月14日,一名男子從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走過。 6月12日,卡達官方宣佈通過阿曼進行水上貨物轉運。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新華社發(尼庫攝)

  塔米姆在講話中説,斷交給各國都帶來傷害,也極大損害了海灣國家的形象,他相信最終可以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政治分歧。卡達對此持開放態度,並已做好與各方直接對話、並在有爭議問題上妥協的準備。

  但塔米姆同時也強調,任何解決危機的辦法必須建立在兩個原則上。一是尊重卡達的國家主權和意願,二是要兼顧各方的承諾和訴求。就斷交國指控卡達支援恐怖行為,塔米姆承認同有關國家在對恐怖行為定義方面有分歧。但他表示,卡達堅決反對恐怖行為。

  沙特等四國亦做出讓步?13項復交條件“縮水”為6項原則

  此前,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巴林和埃及四國也表示不再堅持對卡達提出的13項復交要求。來自四國的外交官18日在聯合國對媒體表示,他們願意友善地解決目前的危機。

  據悉,這6項原則包括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拒絕向恐怖主義組織提供資金和安全庇護、停止煽動仇恨和暴力、不干涉別國內政以及遵守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協議框架和阿拉伯伊斯蘭國家--美國峰會成果等。

  這次對復交條件最為顯著的調整是四國決定不再要求卡達關閉半島電視臺或驅逐擁護極端伊斯蘭主張的傳教士等,四國對於卡達接受這6項原則沒有設定最後期限,採取了更為寬容的做法。

  這是6月5日在巴林首都麥納麥拍攝的卡達駐巴林使館。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5日分別宣佈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指責卡達支援恐怖主義活動並破壞地區安全局勢。新華社記者王波攝

  對於此次四國修改復交清單,媒體普遍將其視為此次“斷交”危機解決過程中的積極信號。《華盛頓郵報》的分析認為,從具體要求到籠統原則,這是四國為了儘早解決危機所採取的重要一步。卡達半島電視臺網站的評論稱,修改清單要求成為“海灣國家外交危機的轉捩點”。

  互不買賬?斷交風波“破冰”仍需時日

  針對卡達元首提出的對話意願,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回應:“我們沒什麼好談的。”他説,卡達必須在是否真想“停止資助恐怖主義”和繼續這樣下去之間作出抉擇。

  對於四國之前減少對卡達復交的清單要求,卡達駐聯合國代表阿裏亞也回應稱,調整要求只是四國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為了挽回顏面,並非真誠的信號。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海灣政治分析專家穆罕默德阿利亞耶也表示,他不認為修改清單意味著四國在卡達問題上的立場做出了軟化,“而是為了重啟談判進程所採取的措施”,毫無疑問迅速解決危機符合大家的利益。

  看來這場斷交危機並不會馬上風平浪靜。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短期看,卡達“斷交”風波仍難走出僵局。卡達歷史上發生過多次政變,如果此時示弱則很有可能導致歷史重演,不符合其國家利益。對於四國來説,在其要求無法滿足的情況下,重啟與卡達的關係,或令其對卡達的制裁功虧一簣,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還可能為下次危機埋下伏筆。

  中東問題專家、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也表示,各方要找臺階下,所以目前看危機走向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但即使有朝一日和好如初,裂痕也已經埋下。(編輯:郝斐然 文字綜編自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等)

[責任編輯:葛新燕]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