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比特幣贖金”敲響監管警鐘

2017年06月15日 08:3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幾週前,一個名為“想哭”的病毒襲擊了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以比特幣作為勒索贖金。此次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用一種病毒來勒索虛擬貨幣,不僅是一個網路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嚴峻的貨幣金融問題,應對預案絕不只是給電腦打個補丁、升級殺毒而已。

  駭客與病毒年年有,為何此次襲擊如此有規模?美國開發了“永恒之藍”這樣厲害的網路武器是原因之一,也是由於當前比特幣在多重炒作下,價格突飛猛進。即便贖金支付比例低,單筆勒索的收益仍然豐厚。最重要的是,駭客攻擊勒索在過去只能使用銀行轉賬等形式獲取贖金,每個環節都暴露在銀行的金融監管之下,而比特幣則是一種P2P(點對點)數字加密貨幣,這使得大規模匿名支付成為可能。

  若是現實世界中發生綁架勒索,用於支付贖金的現金,將通過禁止特定編號鈔票流通、控制相關銀行賬號交易等方式進行追索。即便是匿名有價證券,政府也可控制交易機構,追查交易者資訊,作廢相關證券。不過,這些處置對涉比特幣犯罪基本無效,當局無法關閉或控制P2P形式的比特幣網路。各國政府手中掌握並公開的算力,根本無法更改現有比特幣區塊鏈帳單,即無法像控制銀行賬戶那樣,把轉給犯罪分子的比特幣強制追回並返還受害者。

  若無法控制比特幣網路,那有無可能通過控制比特幣的交易量和價格,從而控制損失呢?現在各國唯一能管控的是公開註冊的比特幣交易所,而過去半年因反洗錢而開展的各類比特幣交易監管、治理行動表明,政府約束反而會倒逼比特幣升值。禁止、取締集中交易等手段也難以打壓比特幣交易量,反而會令其更加隱蔽分散。

  從網際網路的深網(匿名網路)中大量毒品、色情、武器、情報等有著真價産品的服務開始選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或作為其債權變更記錄方式)時,比特幣已經具備了實體經濟的“錨”。據估算,全世界地下經濟規模已超過15萬億美元,體量遠超大型經濟體。即便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使用比特幣作為交易媒介,這支“錨”的含金量也成色十足。隨著比特幣逐步被官方認可,以及合法交易所的出現,比特幣也在更大程度上獲得了各國法幣的價值背書,從而成為一種不受管控的法幣代幣來發揮功能。

  金融安全關乎國家發展、穩定與安全大局。數字貨幣是未來貨幣的必然形態,紙幣和貴金屬一樣,都將成為“野蠻的遺跡”。因此,正確理解、看待數字貨幣的本質,研究其發展規律和監管刻不容緩。否則,網路貨幣支援的網路實體經濟未來可以造就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政治、經濟、軍事實體,從而給現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帶來巨大挑戰。(曲 強)

[責任編輯:葛新燕]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