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國發威 為何韓國恐慌、朝鮮鎮靜

2017年04月26日 10:1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韓國政府人士4月17日透露,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將於4月25日駛入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另外兩艘航母即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羅納德裏根”號和“尼米茲”號航母也將於下周抵達半島“戰區”。屆時,美三大航母戰鬥群集聚朝鮮半島海域。世界輿論大都預測,美國對朝鮮動武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大戰之前的氣氛也愈來愈濃。

  最近一段時間,美韓和朝鮮之間強硬互“懟”,劍拔弩張,大有山雨欲來之勢。針對朝鮮4月16日發射導彈失敗一事,當天正在阿富汗訪問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表示,特朗普不會讓朝鮮擁有威脅美國的能力。他説,雖然我們並不想以任何方式通報我們將會如何對某些事件作出反應,但顯然,總統已決心不會讓朝鮮有這種威脅美國的能力。

  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崔龍海在4月15日的閱兵儀式上發表賀詞稱,朝鮮為“東方核強國”“亞洲火箭盟主國”,譴責美國新政府不斷對“主權國家”進行軍事攻擊,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他還警告,如果美國不計後果地發起挑釁,我們將及時進行應對,以全面戰爭應對全面戰爭,對於核戰爭我們也會用我們的方式應對。

  本來朝鮮開發核導能力的根本目的或出發點是為了應對美韓聯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沒完沒了的聯合軍演,以平衡不斷向美韓方面傾斜的力量,簡單地説就是為了自衛和保命。但近一兩年來朝鮮在核導技術領域的開發取得了長足進步,據分析,朝鮮在今明兩年內就有可能突破核武器小型化和洲際導彈技術的難關,這標誌著朝鮮核導能力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朝鮮的核導技術由自衛型向對外威懾型方向轉變,勢必會威脅美國本土的安全。這正是引起美國焦慮和加大對朝施壓力度的根本原因。美國也多次以不同的方式向國際社會表明,決不允許朝鮮完成上述核導技術的轉型。美國對此的焦慮正向擔憂的方向發展,朝鮮半島目前的緊張局勢均源於此。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戰略力量雲集半島並拉開架勢對朝動武的形勢下,朝鮮社會表現了出奇的鎮靜,而韓國社會卻呈現一片恐慌。針對韓國國內擔憂戰爭的議論紛紛,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4月11日對記者説:“美國明確表示不會不同我們商量就採取新的政策或措施。”12日,韓國官員繼續以“美國永遠不會不先同韓國協商就襲擊朝鮮”來安撫受驚的國民。韓國《世界日報》則説,美國過去威脅對朝動武最終都沒有落到行動上,當前特朗普雖擺出要武力教訓朝鮮的架勢,但若沒有韓國同意,美國很難真正對朝動武。

  由於擔憂爆發戰爭,韓國國民開始搶購黃金。韓國黃金交易所4月16日發佈消息,之前10~100克小金條日均銷量為100條左右,而在戰爭危機言論傳開後,銷量驟增至約400條,增幅為300%。分析認為,1公斤重的金條價格高達54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2.55萬元),而且在發生戰爭等緊急情況下不易攜帶,因此最近購買小金條的人大為增加。

  韓國五大黨總統候選人4月13日應韓國記者協會和SBS電視臺邀請出席了首場電視辯論會,各方就熱點問題展開唇槍舌劍。但在談及美國先發制人對朝打擊的對策時,他們一致認為須防止美國“先發制朝”行動。可見,儘管韓國平常對朝“嘴硬”,真遇上戰爭危機真正害怕的正是韓國。

  相反,朝鮮社會卻顯得一切如常,生産生活正常開展,人們秩序井然,領導人公開出席各種活動,在大軍壓境之下,整個國家顯得很有定力。4月14日,朝鮮外務省副相韓成烈在平壤接受了美聯社的採訪,他在採訪中指責特朗普讓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成為“惡性迴圈”,他説,如若美國發起先發制人打擊,平壤不會“交叉雙臂”坐以待斃。美聯社報道稱,在接受總長40分鐘的採訪時,這位朝鮮外務省副相表現出平靜、有禮貌,但堅定有力。

  那麼,這份鎮靜和自信來自哪?國際社會當前廣泛關注的是朝鮮半島究竟是否會爆發戰爭,其實上述已作了回答,即朝鮮的核導技術正處在由自衛型向對外威懾型轉變的過程中,就是説,朝鮮核導技術水準對美國的威脅能力或許尚且不足,但用於自衛則綽綽有餘。不僅如此,暫且不論朝鮮是否有必要使用或者如何使用核武器。據不完全統計,韓國現在有7座核電站、25座核反應爐。日本現有17座核電站、55座核反應爐。也就是説,在朝鮮中短程導彈覆蓋範圍內,共有24座核電站、80座核反應爐。朝鮮半島如若開戰,不難想像這將會給本地區乃至世界帶來怎樣的災難,這個可怕的後果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任何一個挑釁者採取所謂的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念頭。

  其實,朝鮮在一直在謀求變革,也希望與世界溝通和交流,只不過是沒有適當的機會罷了。4月11日,朝鮮召開第十三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主要議題包括經濟發展5年規劃、12年制義務教育等,最讓外界關注的是恢復設立“最高人民會議外交委員會”,並選舉李洙墉為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外交委員會委員長,金桂冠等當選委員。有分析認為,1989年東歐劇變後,朝鮮為改善和西方國家關係設立了外交委員會,但該機構在金正日任國防委員長時期的1998年廢止,朝鮮時隔19年重新恢復外交委員會是為了打破目前面臨的外交孤立狀態。李洙墉當過3次駐西方國家大使,金桂冠則是美國問題專家,不難看出朝鮮在努力改善和西方國家的關係。4月12日,朝鮮政府邀請了包括美聯社、BBC、福克斯新聞等約40家國外媒體的130名記者前往平壤採訪,無疑也是在向世界釋放積極和友善的信號。

  作者李敦球 為中青報欄目特約評論員、浙江大學韓國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問題專家

[責任編輯:李帥]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