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新華時評:影響英國國運與歐盟盟運的大考

2017年03月29日 13:2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英國同時又是一個三心二意的攪局者。秉持“光榮孤立”傳統的英國對歐洲秉持實用主義,沒有法德等歐盟核心成員國的“大歐洲”理想主義。且不説“煤鋼聯營”的草創階段,英國人隔岸旁觀,就算是1973年加入“歐共體”後,也常似“局外人”。英國人不加入歐元區、申根區,要求在移民、司法合作、邊境管控、財政“返款”等方面享有“例外”特權。在近幾年讓歐盟焦頭爛額的債務危機和難民危機中,英國不僅很少出力,反而頻頻拆臺説風涼話。

  當錯估形勢的前首相卡梅倫去年貿然就“脫歐”訴諸全民公決,英國與歐盟的命運就走上了十字路口。這個在春天裏發出的“分手信”,是如此沉重。歐洲輿論認為,2017年將“可能成為一體化進程的分水嶺”。

  分手是個技術活。這涉及數百萬客居英國與歐盟的民眾的生活住行,涉及數千份法律文書的修改,涉及一系列經貿、往來協定的重新談判,涉及數百億歐元的“分手費”的討價還價。是條件苛刻的“硬脫歐”還是好分好散的“軟脫歐”,抑或是兩年期限內達不成協議、被德國《明鏡》週刊稱之為的“臟脫歐”,目前誰也不能下結論。為了懲罰英國,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歐盟早就放出狠話不讓英國有好果子吃。

  分手更是政治與雙邊關係的重構。分手意味著英國與歐盟不得不重塑其世界地位,導致整個西方政治外交版圖重新洗牌。少了英國的歐盟,其整體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都要大打折扣;少了歐盟這一依託,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將減弱,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不再固若金湯。分手更需重構。是“挪威模式”還是“瑞士模式”,或是淪為更疏遠的模式,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不會輕鬆順利。英國人想輕鬆進入歐盟市場“摘桃子”但又不承擔責任,恐怕是白日夢。

  更讓歐盟警覺的是,英國離去是對歐洲一體化的重大打擊,其引發的疑歐浪潮正席捲歐羅巴,歐盟不能容忍一體化分崩離析。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剋日前更是警告,若歐盟分崩,巴爾幹必定會爆發戰爭。

  歷史的大考已來臨,英國與歐盟迎來命運決斷的新週期。但無論如何,英國與歐盟是搬不走的鄰居,雙方都不希望看到一損俱損的雙輸局面,不希望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

[責任編輯:李帥]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