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評論:歐洲領導人欲搭乘中國“一帶一路”快車

2017年03月03日 09:02:00  來源:中國日報
字號:    
  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Michael Clauss)對此持相似觀點。上個月,他在接受一家中國報紙採訪時説道:“反對保護主義要從本國做起。這就是德國依然歡迎中國到德國投資原因,也是我們要與中方有更多的互惠互利的原因。”

  在歐洲,一個普遍論調是,儘管歡迎中國大規模的投資,但希望看到更多歐洲資本進入中國市場。今年,法國、德國、荷蘭和義大利的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者步步緊逼主流政治家,有時議員不得不説服持懷疑態度的公眾,與中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對雙方來説真的是一個“雙贏”的機會。

  關係緊張在中歐貿易關係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由於中國通過途徑巴爾幹地區的鐵路與東歐連接,歐洲官員對中國與東歐日益緊密的雙邊關係表示不安。本週,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據稱正在調查“一帶一路”重要鐵路線——中國主導建造的貝爾格萊德至布達佩斯高速鐵路,以確保其融資符合歐盟法律。

  在中國看來,5月在北京舉行的論壇所帶來的一個成果就是讓歐洲公眾更加了解“一帶一路”,並將其視為一個機會。目前,這一倡議期望得到更多理解,並成為歐洲選民之間辯論的話題。

  去年3月,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發表了一篇論文,質疑是歐盟是否錯過了“一帶一路”這一發展快車。它引用了歐洲國家的不同視角和觀點,但沒有歐盟關於中國計劃的共同聲音。

  文章寫道:“歐盟民眾仍然對‘一帶一路’倡議了解不多。”文章還批評歐洲媒體過於關注中國的並購,而不是在更好地理解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分析長期關係帶來的好處。

  這篇文章還提出,中國要改變“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公共外交來獲得歐洲人的信任。5月的論壇為中國領導人做出改變提供了一個平臺。

  關於作者:

  哈維莫裏斯(Harvey Morris),中國日報英國分社資深媒體顧問。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