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TPP“胎死腹中”大大延長中國戰略機遇期

2016年11月30日 10:12: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相比TPP,RCEP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更加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積極作用無疑也將更加凸顯。

  11月22日,美國新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通過視頻表示,他上任後100天執政計劃的頭一件事,就是發佈總統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媒體和學術界對此的普遍解讀為:TPP“胎死腹中”幾成定局。同時大家的注意力立刻轉向中國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區域全面夥伴關係協定》(RCEP),認為這有助於中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揮積極作用。

  我們必須承認,美國政府不再推動TPP,本身確實是中國的一大利好。因為,美國政府推動TPP的初衷就是希望在亞太地區建立排除中國的區域一體化貿易體系,試圖通過制定和引進新制度和新規則來架空使中國受益的世界貿易組織,建立一系列非關稅貿易壁壘,重塑世界貿易格局。

  奧巴馬在2015年4月17日的一次採訪中為TPP辯護説:“如果我們不能塑造使我們的商業和工人在市場上參與競爭的規則的話,那麼中國就會制定有利於中國工人和中國商業的規則。”換句話説,TPP一旦成功很可能會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一起剝奪中國繼續參與全球化的權利,從而永遠將中國置於國際貿易與競爭體系中的邊緣地位。所以,TPP胎死大大延長了中國的戰略機遇期,能夠繼續分享全球化的紅利來壯大自己。

  其實,無論是TPP還是RCEP,均繼承了自地理大發現以來的全球化邏輯,即通過全球化分工發揮各個國家的比較優勢來促進經濟增長和繁榮。儘管這一邏輯最初的過程充滿了殖民、掠奪與殺戮,但也帶來市場的開放和生産效率的提高。同時,全球化還大大加快了技術擴散的速度。這一切都極大提高了人類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和速度,大大減輕了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壓力。二戰結束後成立的關貿總協定及其繼承者世界貿易組織(WTO)就是這一邏輯的繼承和實踐。

  然而,WTO走到今天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於是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尋求不同速的全球化進程,打造高於WTO的區域性一體化夥伴關係。TPP和RCEP都是這一進程的不同方案,但不同的是TPP的一體化要求更高,相互融合和依賴程度更深,而且相對來説也最為封閉。RCEP則更加兼顧各國不同的經濟發展水準,也更為開放。

  在TPP受挫之際,RCEP的重要性凸顯,中國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必須承認,在全球化進程中不同的國家和國家內部的不同民眾的損益情況是不均衡的,這也是導致很多人會激烈反對全球化的原因。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既在於資本主義邏輯中的“馬太效應”——讓富者更富,讓窮者更窮,也在於不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秩序。

  相比TPP,RCEP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更加有利於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積極作用無疑也將更加凸顯。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能否真正成功打造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區域一體化標準,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為自古以來,經貿領域的鬥爭從來都充滿地緣政治博弈。TPP夭折了,並不意味著RCEP的春天很快就能到來,前進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