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媒:中國文化正走向世界,但非洲語文學譯作太少

2016年11月23日 17:07:29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延伸閱讀:中國成為文化産品最大出口國】

新華國際 2016.07.31   一套包括《失戀33天》等當下熱門影視劇的DVD光碟,近日出現在習近平主席出訪拉美國家的“國禮”名單中。筆者頗為欣然,接地氣的中國流行文化,而今也登堂入室,躋身高大上的“國禮”行列,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及時展示當下中國新形象的時尚名片。

   事實上,全球早已進入“流行文化外交”時代,在這方面,很多國家不乏成功先例。數十年來,美國通過一部部充滿英雄主義色彩、製作一流的好萊塢影視大片,在完全博得世人眼球的同時,亦赤裸裸地輸出美式價值觀;過去較長一段時間以來,日本曾將文化産業提升到戰略高度,令動漫席捲全球;聰明的韓國人,更是重視傳統文化的包裝升級,時尚、精緻、細膩的韓劇火了20年,依然經典。“韓流”到哪,韓國商品也自然就在哪“發燒”。一部《來自星星的你》,就是韓國宣傳其自身最好的詮釋和代言。

   同樣,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要“走出去”,成為代言中國新形象、接全球地氣的優質名片,流行文化無疑是一把利器。流行文化門檻不高,其娛樂性、通俗性決定了擁有廣泛受眾是必然的;流行文化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與百姓當下生活貼近,最能引起他國民眾情感上的共振。與文學名著、戲曲、民族樂器、書法、瓷器等門檻高的文化形式相比,流行文化是了解一國最便捷、最生動、最有效的窗口。

   儘管,人們常説“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時下的現實是,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外國民眾很難感受到中國高端傳統文化的魅力。陽春白雪的東西,終歸只能是小眾的。中國文化軟實力要打入西方主流社會,為全球普羅大眾所接受,還得從為普通人津津樂道的流行文化方面尋找突破口。

   而眾多流行文化中,最鮮活生動、最易於廣大市井民眾接受的,無疑是畫面感強、便於理解的影視作品。從這個角度講,習近平主席以“國禮”形式,親自推薦中國影視作品給拉美人民,雖罕有先例,卻匠心獨具,符合傳播規律,注重大眾感受,順應時代潮流。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