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3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由於抓住了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才使得相關工作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增加了沿線各國人民的獲得感
幾天前,一趟50車100個標箱、滿載浙江義烏小商品的中歐班列,從義烏西站駛向俄羅斯車裏雅賓斯克。這是繼開通至馬德里、德黑蘭等地的班列後,義烏又一趟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集裝箱班列。東方列車,猶如一支遊走的畫筆,正在勾勒出“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增加的動人景致。
“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日前,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八項工作要求,並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而回顧3年來的“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由於抓住了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才使得相關建設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增加了沿線各國人民的獲得感。
國之交在民相親。有位中國記者曾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吉爾吉斯斯坦,由於公路建設情況不佳,一些地方因積雪,一年有半年時間都很難出行。當地有位70多歲的老人,在公路修好之後,騎著毛驢到了首都比什凱克,要求面見總統表示感謝,因為“總統讓中國的工程師修了公路”。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第一個自貿區瓜達爾港,中國項目的進入大大加快了當地的發展速度,他們希望把這裡建成“巴基斯坦的深圳”。在當地人眼中,“中巴經濟走廊”不僅僅是連接兩國的一條跨境通道,更承載著巴基斯坦人民謀求發展的強烈願望。
“一帶一路”建設催生的發展故事,正在沿線國家處處開花。3年來,從成立絲路基金,到籌建亞投行;從“一帶一路”共建願景和行動文件發佈,到一批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已步入務實合作階段。東西方文明匯聚的沿線各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這一有力紐帶,實現共同發展,為當代世界貢獻更多經濟機遇與文明樣態。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逐步落地。一條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平絲綢之路,正在得到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同和參與。
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也是消除誤解、求取共識的關鍵。“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國際上還有一些人士存在疑慮。比如,“一帶一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否充分,中國有沒有能力處理好與沿線眾多國家之間的關係,中國是否借此轉移低端産能,等等。對於這些問題,3年來的發展已經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一帶一路”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交通等市場機遇,既帶動了沿線發展中國家,也為發達國家提供商機。同時,中國也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絲綢之路”、突出生態文明理念,確保“一帶一路”項目給當地國家帶去先進、綠色的産能和技術。
回顧全球史,從泉州、廣州、西安到撒馬爾罕、君士坦丁堡、巴格達再到安特衛普、威尼斯,在遼闊的歐亞大陸上,一座座歷史名城早在西元1500年以前,就以駝鈴和風帆、港口和集市喚醒了這片古老大陸的勃勃生機。如今,“一帶一路”覆蓋了約44億人口,輻射了約22萬億美元經濟總量,這片産業結構互補性強、全球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將按照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續寫歐亞大陸的歷史與榮光。中國也將和沿線國家一起,致力打造共同發展、共謀繁榮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19日 05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