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是長期戰略衝動,不是權宜之計。
最近,關於“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這一話題一直維持在高熱度狀態。不過,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訪美、中美就制裁朝鮮問題達成初步協議後,美方高官紛紛放低了調門。
太平洋司令哈裏斯當地時間2月25日表示,“韓美兩國決定就薩德部署問題進行協商並非一定要部署”。26日,在韓訪問的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稱,正在運作的安理會外交軌道與部署薩德的問題毫無關係,薩德系統並不是外交官們在磋商時運用的杠桿。
從“韓美正式啟動‘薩德’部署議程”,到改口稱韓美尚未啟動該議程,再到表態不一定要部署,近來美方就部署問題先強硬放言、再改口溫和,外交部門和軍事部門一唱一和、共演雙簧,已經把這一話題效用發揮到了最大:即便不是中美磋商中運用的外交杠桿,也是向他國施加戰略壓力的安全杠桿。
此時美國軍方和拉塞爾放出此言,就旨在説明兩點:一是把部署問題與中方就制裁問題的表態掛鉤,二是薩德系統在適當時候可能要繼續當“牌”打,既然是“牌”,那麼首先要保持“打”的自由,不能過早地在中美磋商中成為討論內容,並被套上緊箍咒。
此次朝核問題再次步入危機狀態,既有地區安全機制長時間失靈的舊傷,又有朝鮮試圖以冒險方式突破國際孤立的新痕。相對而言,後者的變數更大。中方此次之所以以更開放的姿態對待制裁問題,其實與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問題關係不大,更多是想集國際社會之力,把朝鮮“勸”回到對話的軌道上來。
在整個過程中,朝核問題才是中心。但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醉翁之意不儘然是將其作為朝核談判的籌碼:美國謀求對朝鮮戰略壓力是小,謀得東北亞地區戰略主動權才是大。
近些年來,東北亞地區沒有爆發大規模地區衝突,六方會談機制及其餘留的“兩方六國”框架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該機制所標示的,不僅包括和平條件下各當事方謀求共贏關係的起點,還包括危機狀態中各方必須堅定守衛的安全底線。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將打破地區安全格局的均衡,明顯有違這條安全底線,必然引發中國等國的強烈反彈。
不過,當前任期剩下不足10個月的奧巴馬政府,仍堅定認為“重返亞太”戰略是聰明及時之舉。在亞太這個大棋局中,朝核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無論從哪個方向用力,都有助於消解中國崛起的衝擊力和維持美國在本地區的影響力。所以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是長期戰略衝動,不是權宜之計。
區域內國家如不強烈反彈,美國會樂見做實部署,而不是在“改口”中讓其變成一張外交“牌”。
當前,在中美兩個關鍵大國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對朝制裁協議在聯合國獲得通過不會是大問題。隨後,各種後續效應會一步一步釋放出來,當事國家對此做好準備才是正理。如果朝鮮繼續沿著冒險道路走下去,中韓等陸上鄰國是受害者。而部署薩德系統,于美國百利而無一害,于韓國則很難説,弄不好,會讓自己淪為國際衝突的犧牲品。故朝核問題的核心在朝鮮,薩德問題的關鍵在韓國,兩把鑰匙,哪個都不能用錯。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