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民主並非好政府的代名詞

2014年07月23日 15:38:00  來源:新華國際
字號:    

   新華網北京7月23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網23日發表美國《旗幟週刊》高級編輯克裏斯托弗考德威爾該報撰寫的題為《民主並非好政府的代名詞》的文章。文章説,自從巴拉克奧巴馬在7月4日美國獨立日假期之前發表演講以來,他的言談中增添了一種強硬語氣。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曾表示要起訴美國總統濫用權力。奧巴馬説:“那你就起訴我吧。”媒體報道著力描寫了他新的好鬥情緒。

   那可能不是奧巴馬想要的結果。那次演講中的核心部分是幾個有關“經濟愛國主義”的浮誇段落。奧巴馬喜歡這種修辭方式,它在工薪階層聽來像是保護主義,但並未暗示可能嚇壞自由貿易者的監管措施。這位總統顯然希望鞏固其關心普通美國人的形象。

   不過,奧巴馬演講的這一面沒有引起注意。當他試圖聯繫普通民眾所關心的事務時,他的語言就變得蒼白無力了。他説,美國人應當把更多錢花在“能幫工人找到工作的事情上,能幫有家室的人晚上回家看到家人的事情上”。即便這是一次關於基礎設施的演講,這種措辭也顯得語焉不詳,有一層隔閡。他想要引起體育迷的好感,為美國足球隊即將走上“賽場”而歡呼--但只有那些在倫敦金融城從事過交易的美國人才會懂得pitch這個詞。美國政客有時會脫離他們與選民根基的密切聯繫。但是,這樣一個民主賦權的全球標誌人物講話聽起來像瑪麗安托瓦內特,歷史上的法國王后,曾被指脫離現實--譯者注)似的,我們對此該如何解釋呢?

   當今的許多傑出民主哲學家中,康橋大學的約翰鄧恩是最能聽出其中悖論的人。他的新書《破除民主的魔咒》(Breaking Democracy’s Spell),匯集了他在耶魯大學的四個講座。其中一篇《診斷民主的權力》(Diagnosing Democracy’s Power),顯示了尤其在美國,民主非常容易偏離其目標。儘管從不低估人民選擇領導人的權利,但鄧恩教授在該權利和自治之間劃上了清晰的界限。他寫道:“沒有哪個審視當今美國的人能理智地得出結論認為,美國是民治的國家,”當然他同時承認,人民選擇統治者的權利不是完全沒有價值。

   西方民眾不擅長區分“幸福的意外和神奇的公式”。民主不是好政府的代名詞。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情況恰恰相反。在鄧恩教授看來,民主對法律與理智不僅可能漠不關心,還可能敵視。在被迫選擇的情況下,多數人將寧願選擇法律,而不是民主。鄧恩教授2011年提出的這個觀點,已在烏克蘭得到驗證。總體上,西方觀察人士希望看到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因為他是個腐敗分子--不能因為他是民主選舉産生的,就讓他為所欲為。西方的反對黨正在嘗試各種方法,以便更快地把不得人心的政客拉下馬。在美國,制度、國會調查、彈劾與羞辱幾乎可以起到英國和歐洲國家議會不信任投票的同等效果。

   如果民主與好政府之間的聯繫這麼勉強,那麼就應當搞清楚民主是在哪獲得強大合法性的。鄧恩教授給出了幾個答案。其中一個答案是推翻暴君統治的力量--正如2011年阿拉伯民變浪潮所展現的--即便這意味著把另一個獨裁者推上臺。人們也發現,相比屈從於另一個平凡人物的意志,順應民主的主流對他們自尊的衝擊更小。

   在鄧恩看來,這些原因在過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那時民主依託“規模龐大、剛剛興起的平均主義重建運動”。隨著社會主義失去其榮光,民主也是如此。他寫道:“當今讓民主的全球地位如此之高的原因,在極大程度上只有一點--它在向美國解釋美國政治方面扮演的角色。”這意味著,對反民主行為的貌似有理的指責(比如博納對奧巴馬的指責),很難不予理會。這些是戰鬥性語言。

   這些指責是無法避免的。民主不是以溫和手段治理的代名詞。任何持久的民主都需要一個安全邊際。民主似乎經常以超出合理程度的高壓權威實施統治--如果它不想被可預測的輿論轉向推翻的話。鄧恩教授寫道:“的確,美國式民主在歷史上的最大與眾不同之處,其延續時間之長、空間覆蓋範圍之廣,保證其註定包括了……大範圍的對於主權選擇結果的過度授權。”

   鄧恩這部發人深省的著作貫徹的一個主題是,民主召喚狹隘的人民,鼓勵他們培養更加全球化的意識。並非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幸事。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