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美用“慰安婦”問題平衡日韓

2012年07月24日 10:2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日本擔憂三邊關係向韓國傾斜

  對於韓國民眾的憤怒,日本富士電視臺一方面稱“韓國真會興風作浪”,另一方面則不由感嘆“日美關係越來越淡薄”。日本TBS電視臺日前評論稱,日本和美國長久以來的同盟關係搖搖欲墜,美國對於日本的態度越來越淡薄,此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竟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稱為“野田外相”。雖然日本首相更換頻繁,但同時也讓人覺得美國越來越不重視盟友日本的情況了。

  實際上,自從冷戰開始後,美國在東亞一直想撮合韓日合作。從公開的1947年-1950年的美國外交秘密文件可以看出,即便在反日的李承晚時期,美國力壓韓日加強經濟交流,使一些曾在日本殖民政府中任職的人重新進入韓國政府高層。李明博政府上臺後,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副國務卿坎貝爾曾在國會作證時稱,美國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美日韓三邊合作。不過,日本近年來極右勢力抬頭,與韓國、中國關係越來越緊張,也令美國擔心會被牽扯進來。日本《每日新聞》曾稱,希拉裏9日訪日時曾詢問了有關“釣魚島國有化”的問題,她對同行記者説:“對釣魚島國有化會加劇日中關係緊張,表示擔憂”。

  日本《週刊現代》稱,在國際外交上一向跟隨美國的日本,一直將日美同盟看得非常重要。但是現在美國的態度卻讓日本感到灰心。日本近年來經濟下滑,被中國奪去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又加上日本大地震後國家赤字狀況更加嚴重,日本政治又不穩定,美國似乎也因此對日本失去了信心。

  中國外交學院亞太問題專家蘇浩教授對《環球時報》表示,希拉裏一直想推進一個美日韓的三邊安全機制與框架,但是,迫於各種原因和障礙一直難以實質推進。她借助“慰安婦”問題敲打一下日本,意圖是給日本壓力,迫使日本讓步。但是,在歷史問題上,韓國人沒有忘記過去,更不容忍日本在傷害情感的歷史問題上放縱。這也是為什麼最近“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在最後一小時被叫停的關鍵所在。

  德國柏林亞洲問題專家夫羅裏揚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早就應該把“慰安婦”改成“性奴”。納粹德國犯下的類似罪行一直被稱為“性奴”。他認為,無論是在“性奴”問題上,還是在釣魚島和獨島問題上,日本與周邊國家矛盾重重,這都是日本自己製造的。問題的要害是日本不情願面對歷史。誠實地面對歷史事實,到現在還是日本的最大困難。這正是日中關係和日韓關係出現困難的主要因素。(王剛 孫秀萍 孫微 李珍 紀雙城 青木 陶短房 魏萊)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