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就業納入考核的“政績導向”意義

2012年07月19日 10:54: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解決好民生問題既是“執政為民”的應有之義,也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績體現,增加政府考核的“民生含量”,合民意合國情

  7月17日,國務院舉行全國就業創業工作表彰大會,會議強調,擴大就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就業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促進就業創業擺在各項工作的優先位置。會議還指出,要“探索建立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的評價機制,把就業完成情況納入政府綜合考核體系”。(據新華社電)

  擴大就業有多重要?請看這段話中的幾個關鍵詞——“頭等大事”、“極端重要性”、“優先位置”。可以説,擴大就業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算過分。就業(包括創業)是人們的收入來源,收入是一個人立身之本,沒有就業人們就生活無著,各項民生就無從談起;有了穩定就業人們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才能夠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就有了最堅實的基礎。事實上,縱觀各個國家,就業率一直是政府及官員最重要的政績考核指標,而且考核權掌握在民眾手中,政府官員的民意支援率,往往與就業率直接相關。一旦失業率居高不下,官員可能就得辭職,政府就可能倒臺。就業率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既然就業是頭等民生大事,將就業情況納入政府考核就理所應當。GDP考核確實也很重要,卻可能失之片面,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民生幸福,甚至産生黑色GDP、有毒GDP、帶血的GDP,結果經濟增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卻沒有隨之增加,民生問題反而越積越多。這樣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考核模式必須改變,實際上也正在改變。

  將就業納入政府考核,不是説發展經濟不重要,而是要將擴大就業作為發展經濟的一個“抓手”,著眼于擴大就業來調整經濟結構、謀劃産業佈局、優化經濟政策,對那些能夠吸納大量就業的行業、企業給予政策扶持。所謂“探索建立經濟政策對就業影響的評價機制”,意思很明確:要將是否有利於擴大就業作為評價經濟政策的重要標準,有利擴大就業的經濟政策要強化,不利擴大就業的經濟政策要調整。舉例來説,民營企業一向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但目前民企發展仍面臨著“玻璃門”、“彈簧門”等阻撓,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無論從發展經濟計,還是從擴大就業計,這些“玻璃門”、“彈簧門”都應被拆除,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無疑是擴大就業的一條重要路徑。

  值得注意的是,聯繫到前不久國務院決定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考核,可以看出,政府考核越來越向民生傾斜,民生內容越來越多,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這是令人欣喜的變化,並且具有很強的導向意義。民生問題就是老百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吃、穿、住、用、行,就是教育、醫療、住房、就業,解決好這些問題既是“執政為民”的應有之義,也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績體現,還有什麼政績能比讓民眾生活幸福更重要呢?所以,增加政府考核的“民生含量”,就是要求政府始終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工作的核心,把增加民眾幸福感作為工作的目標。這種導向符合時代潮流,符合民眾意願,符合中國當前的國情。

  當然,正如任何考核指標都可能被弄虛作假一樣,就業率考核也要防止數字注水,何況就業率是很容易被注水的。如何未雨綢繆,顯然需要相關配套措施跟進,以促使各級政府真正把就業作為頭等民生大事。(易家言)

[責任編輯:許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