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慈善機構,紅會的生命在於公眾的普遍信任,而非幾家機構的慷慨解囊。蘆山地震給了紅會一次重建信譽的機會,紅會迄今所做的努力也值得鼓勵,但真正的信譽重建之路,仍舊艱難而漫長。
四川蘆山地震,再次把中國紅十字會(以下簡稱“紅會” )推到公眾面前。
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紅會便通過各種媒介向公眾發出捐款呼籲,沒想到卻在網上招致“滾”聲一片。此後,紅會在微博上發出赴地震災區“考察”的消息,再次招致網友一片譴責。而隨後統計的實際捐款數額,紅會也遠遠落在壹基金等民間慈善組織之後。
面對如此丟臉的尷尬局面,紅會沒有像以往那樣急於向公眾作出解釋和辯解,而是以儘量誠懇的姿態低調地回應公眾質疑。首先,面對滿屏“滾”聲,紅會低調回應稱已經“了解”,並表示接受社會監督委員會的意見“埋頭苦幹”。而當紅會因“考察”事件再次招致惡評時,紅會會長華建敏亦罕見地公開承認“用詞完全錯誤,應正式糾正”。紅會官微隨即將“考察”改為“評估”。
此後有媒體見證並報道了“當李承鵬遇見趙白鴿”,報道稱在紅會“評估”隊伍進入震區的過程中,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偶遇曾激烈批評紅會的著名作家李承鵬,趙白鴿不僅幫助李承鵬搭車進入震中災區,並於事後表態她“十分願意與其溝通”。雖然事後李承鵬在其微博上的留言,似乎暗示他並不會因為此事而改變對紅會的看法和態度,但從輿論反應觀察,趙白鴿的做法和態度還是得到了公眾的首肯。
面對公眾質疑,紅會的一連串誠懇、低調的應對,已經開始産生比較正面的效果。
應該説,經過郭美美炫富、天價餐飲等事件的一連串打擊,紅會的社會形象和公眾信譽都已跌至谷底。現任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履新之初,也曾以“紅會的治理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為由,試圖解釋、淡化郭美美事件在公眾心目中造成的惡劣印象。但此後紅會不斷遭遇公眾毫不容情的審視、批評,甚至情緒化指責,顯然幫助趙白鴿及其他紅會負責人意識到,郭美美事件並非紅會信譽危機的唯一成因,紅會的信譽危機有著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紅會此次對輿論批評的低調回應,顯然和這種認識有關。
此次紅會遭遇的滿屏“滾”聲,以及公眾在捐款對象的選擇上“不信官方信民間”的事實,對於紅會而言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紅會必須意識到,官方背景已經不能像以往那樣為其提供信譽背書,紅會要想在未來中國慈善事業的整體格局中,重新確立自己的地位、發揮自己應該發揮的作用,只能也必須與民間慈善機構站在同一個被聚光燈照亮的“舞臺”,進行一場公眾信譽的同臺競爭。而且由於郭美美等事件的陰影,紅會受到的審視將更無情、更嚴苛。如履薄冰的心態、坦誠低調的姿態、兢兢業業的工作、公開透明的賬目組合到一起,並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有一線可能讓紅會走出陰影、重建信譽。
應該承認,憑著仍然雄厚的背景和資源,在此次救災的後續募款中,紅會完全有能力在募款總數上後來居上,超過壹基金等民間慈善機構。但公眾明白,紅會也應該明白,靠幾筆大額捐款而實現的數量超越,絕不意味著紅會借此而實現了信譽的重建。作為一家慈善機構,紅會的生命在於公眾的普遍信任,而非幾家機構的慷慨解囊。蘆山地震給了紅會一次重建信譽的機會,紅會迄今所做的努力也值得鼓勵,但真正的信譽重建之路,仍舊艱難而漫長。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