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慢慢走”不離口為何還慢不下來

2012年11月13日 10:21: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最近,新華網上發表了一篇記者報道,標題是“過勞死事件頻發敲響警鐘,當代青年用青春賭明天”。報道舉了個“過勞死”的例子:給人們的印像是逍遙自在的網店店主,竟因疲勞過度(醫生的診斷),在29歲的“當打之年”,猝死在補貨途中。

  中國人送別客人,從來都習慣地道聲“慢走”。就是與北方話差別很大的粵語,也仍然是“慢慢行啦”。改革開放初期,讓客人“慢走”的習俗受到抨擊,認為它是“漠視時間”、不講效率的突出表現。當時,早上香港地鐵站裏那急匆匆的上班腳步,被當作內地人民學習的榜樣。

  曾幾何時,有人終於發現,“中國人慢不下來了”,這個問題在媒體上很是討論過一陣子。而我們自己,也習慣了這種“亞歷山大”的快節奏,好像老有人跟在身後用鞭子抽打著你,趕著你往前跑。

  然而,光看到“快”,光看到 “著急”、“浮躁”、“抓狂”,顯然是不夠的。最要命的是,節奏過快,快得慢不下來,顯然有礙健康。現在的年青人都在喊“亞歷山大”,但豈知這“亞歷山大”可不是個善茬兒,非常有可能會挾持著你直奔“勞斯萊斯(勞死累死)”而去。

  據衛生部的統計顯示,中國腦血管疾病每年以接近9%的速度快速增長,已成為我國排列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同時還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中國腦血管病患者大概11%是年輕人,平均發病年齡比發達國家早十歲,癌症發病也呈年輕化的趨勢。發病原因很多,但常見的就有“工作、生活壓力大”,“過度緊張、勞累”,不一而足。

  如此看來,中國人的風俗習慣,道別時説聲“慢走”,還是有道理的。對於個人來説,慾望的深壑是填不滿的,調整自己的身心,適應周圍的環境(社會的、自然的),以知足為常樂。須知腳步匆匆,是無暇顧及四週的風景乃至自己的心情的。(唐鈞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