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趙普等多位媒體人士發微博稱,根據調查記者的爆料,老酸奶(固體形態)和果凍不能吃,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説。網友猜測微博所指的是增稠劑,也有可能是破皮鞋做的工業明膠,一時間引起熱議。當晚,包括趙普在內的媒體人士刪除了相關微博。事後,陸續有果凍企業澄清法定添加劑中無明膠,一些大型乳企也表示自身企業內部不曾使用工業明膠。(見4月10日《新京報》)
顯然,這是一則曝于網路的“小道消息”。之所以引起關注,因其有著“權威背景”。其一,傳播者為央視知名主持人,應該不會平白無故糟蹋老酸奶和果凍;其二,微博是“二次曝料”,消息來源於“調查記者”,應是趙普信任的同行;其三,“內幕很可怕,不細説”留下猜想空間。聯想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人們越發覺得事出有因,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其實,早在去年5月,多家媒體就質疑老酸奶內添加了“明膠”等食品增稠劑。生産老酸奶的企業出面回應稱,添加劑明膠是膠原蛋白,對人體有益,乳企會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嚴格控制添加劑的添加和使用,請消費者放心。可現在不僅曝出老酸奶和果凍不能吃,且相關報道稱,很多企業為降低成本,用皮革廠經過鞣鉻加工後的藍礬皮的皮革屑,邊角料、爛皮革等作為生産原料,其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添加後食品的安全性可想而知。
如今,若果真有“調查記者”揭開“皮鞋果凍”的真相,何不公開報道,讓消費者免受問題食品的侵害,也好督促監管部門立即查處?如果説央視記者暗訪相關企業,拿到第一手證據,為何上不了節目?無論怎樣,這次的“閃電微博”不應不了了之。
現實生活中,沸沸颺颺的“小道消息”往往距真相只有“一米遠”。只要迅速回應,“小道消息”要麼不攻自破,要麼被詳盡的細節證實。可偏偏這“一米線”如一堵無形大墻難以逾越,民眾因資訊不對稱,往往産生多重焦慮,其中以涉及食品安全的傳聞最為典型。其間,官方權威資訊之所以跑不贏“小道消息”,不僅因為“對手”生動鮮活,迎合公眾知情權的渴求,更多時候源於自身捆綁上了利益的“沙袋”,實在跑不動。
“皮鞋果凍”的傳聞是事實還是謠言?“內幕很可怕,不細説”之中究竟有怎樣諱莫如深的利益忌憚和“新聞背後的新聞”?期待媒體和權威部門儘快給個説法。
[責任編輯:樊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