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多少城市把“挖”作為年度漢字

2011年12月29日 13:56: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因為大搞武漢建設,全市有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交通堵塞,到處都是揚塵,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今年年初有一個外號,叫做“滿城挖”,挖地的挖。阮成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請他概括武漢的年度漢字,他仍然選擇了“挖”(12月28日《廣州日報》)。

  市委書記對“挖”字情有獨鍾,我們是該喜還是憂呢?的確令人非常糾結!全市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式的“滿城挖”,究竟會是怎樣一幅壯觀的景象,不是身臨其境,恐怕也難以體會個中滋味。難道沒有“滿城挖”,就沒有新武漢嗎?幾年後,誰又能保證這個城市不被再“滿城挖”一回、兩回呢?一任領導一任規劃的事,我們還見得少嗎?

  如今的城市建設,給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滿眼都是一個個圓圈中醒目的“拆”字,這也已成為諸多城市當下一道“無奈”的風景線。我不知道,現在從飛機上往下看,能否看清楚很多城市都仿佛是個大工地,很多才建成幾年的高樓大廈被拆了建,建了拆,被一些人折騰得不亦樂乎。可是,搞城市建設,難道非得“拆”字當頭、“挖”遍滿城嗎?

  有一則舊聞,肯定能回答民眾的疑惑——上海世博會雖然已經華麗落幕,但當時有個“特色”數據卻至今令人難忘,那就是上海世博會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不“拆”卻“留”,整整少拆遷1萬戶人家,主要原因是希望這麼一個大的項目儘量少影響當地的居民。

  可以想像,上海世博會作為一個國際盛會,如果有關部門要多拆遷1萬戶人家,肯定“師出有名”,群眾也不會有太多怨言。然而,秉承“儘量少影響當地的居民”的理念,世博會不拆遷只需要改建,多麼難能可貴!可見,城市建設、改造,並非只有“大拆大建大遷大挖”這“華山一條路”麼!

  全市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肯定能拉高很多的GDP,這是我們都能意料到的關鍵問題。可是,“滿城挖”,又得為那些貪官挖上多少個“大坑”呢?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工程的廉潔,難保不會出現“工程建起了、官員倒下了”這樣的習慣性結局?而在現實生活中,靠拆、挖甚至是反覆拆、挖,為自己漁利的貪官,也是大有人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我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建築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年至30年。而根據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至100年。更有專家感慨:“我們有5000年的歷史,卻少有20年的建築”——有多少城市得把“挖”作為年度漢字?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