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經濟

人民幣向均衡匯率更近一步

2012年04月17日 08:3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從今天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百分之一。此舉是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重要制度改進,有助於市場尋找更為均衡的人民幣匯率水準。

  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以來,我國經常項目順差持續攀高,人民幣一直面臨單邊升值壓力。然而,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出現經常項目逆差、資本流入放緩、國際收支逐步接近均衡狀態。在此背景下,市場對人民幣未來走勢預期出現分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雙向波動,為央行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幅提供了有利的時間窗口。

  首先,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會使匯率中間價更具有指導意義。目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是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去年12月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交易出現連續12個“跌停”,與此同時,出現商業銀行掛牌匯率買賣價均在中間價之上的操作,這從側面表明,現有中間價難以有效反映外匯市場供求關係。在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後,在一個相對較寬的波動區間中,市場交易主體能進行完全交易性操作,通過市場操作發現真實價格水準,促進匯率趨向合理均衡水準。

  其次,均衡匯率水準形成和匯率波動方向及幅度將更充分地反映出基本面的變化情況。作為一個大國,我國匯率主要取決於我國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條件,並非國際資本流動和政治壓力。貿易條件主要包括勞動力成本、技術條件、産業結構、資源稟賦及貨幣當局調控匯率能力等。當前,我國貿易順差與GDP之比已回落至4%以內,外匯來源大規模減少,人民幣升值基礎性來源極大弱化。此外,就中美通脹對比而言,未來我國通脹水準可能持續高於美國,從這一角度看,人民幣不具備繼續大幅升值條件。在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的基礎上産生的匯率將更為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由此人民幣面臨的外部升值壓力會大幅減弱。

  再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意味著市場風險加大,市場參與主體需提高規避各種風險的意識。相對於歐元、日元來説,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幅度仍較小,此舉不會給市場帶來過大衝擊。但要看到,一方面,人民幣彈性加大,不再單邊大幅升值,資金預期會發生變化,短期可能對資産價格形成壓力;另一方面,從短期看,銀行、一些外向型企業可能會面臨一些匯率風險,對此,銀行和相關企業應做好應對,銀行需加強對外匯資産風險管理能力,企業可通過購買一些金融衍生産品進行套期保值,鎖定遠期匯率,避免匯率波動風險。(任曉)

[責任編輯:樊玉嬌]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