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動漫中國風,綿綿用力久為功

2017年06月22日 09:4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動漫中國風,綿綿用力久為功

  近日,動畫片《少年師爺》第九部《公祭大禹》和第十部《大禹盛典》登陸央視少兒頻道。與2010年推出的首部《少年師爺》一樣,“小師爺”新篇依然是純正紹興味、濃郁中國風。而與2010年的中國動漫業不一樣的是,以現象級的《大聖歸來》等為代表,中國風動漫今天已是蔚為壯觀。

  動漫中國風,其來有自。手工繪畫《大鬧天宮》、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剪紙動畫《葫蘆兄弟》……從20世紀50年代起,一系列具有鮮明民族美學風格的國産動畫片問世,在內容上創造性地改編中國古典文學、神話傳説等,在表現形式上借鑒水墨畫、年畫、京劇等傳統藝術,最終成就了“中國動畫學派”。

  動漫中國風,當開新花。一段時間以來,動漫領域效倣日本動漫風格者有之,走好萊塢類型片套路者有之。民族文化旁置,中國元素式微,雖有不少票房、收視“爆款”,但此類作品的“中國面孔”是模糊的。為改變這種現象,動漫業界有自覺行動,政策層面亦有頂層設計。《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華文化電視傳播工程,組織創作生産一批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具有大眾親和力的動畫片、紀錄片和節目欄目”。

  在動漫業界,近年來中國風探索不斷。在美術設計上,《大魚海棠》以其水墨感畫風和對福建客家土樓等元素的活用,細膩呈現了“中國風”幻境;《少年師爺》依託紹興人組成的團隊,以江南水鄉的畫面再現了古色古香的紹興城。在主題構建方面,《大聖歸來》裏的孫悟空顯然不同於美國漫畫中“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英雄,而是具有“舍生取義”信念、有著浴火涅槃的獨特成長路徑的東方式英雄。

  “傳承中華文化基因”,指向的正是中國風格構建、民族文化傳承。2016年,在12.5萬分鐘的中國動漫産量中,中國風作品各有特色,比如弘揚傳統文化的《中國巧姑娘之黃道婆》《孟子學堂》,講述民間故事的《小濟公》《百鳥衣》。但是,面對“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的期許,中國動漫要“講好故事”,還有太多功課要做。對中國動漫創作者而言,文學作品、戲曲劇本、神話傳説蘊藏著豐富的故事資源,壁畫、皮影、剪紙等提供了無盡的審美靈感,從中挖掘、提煉並轉化為動畫形象,“講好中國故事”極有可能。當然,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優秀傳統文化,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什麼樣的英雄才是中國的?什麼樣的性格是中國角色應該有的?什麼樣的價值選擇是中國的角色會作出的?對這些問題,動漫創作者需要細加考量。

  動漫是文化,所以我們看到各國作品之豐富多彩;動漫也是産業,所以好萊塢、日本動漫産業為世人所矚目。對動漫中國風而言,有了好故事、好作品,還得有好行銷。動漫産業的發展,需要精準、專業的行銷,通過衍生品等相關市場開發反哺創作,實現良性迴圈。而衍生品的開發就需要動漫扶持政策從按産量給補貼向精準扶持精品佳作轉變,需要版權保護等法規制度儘快完善。

  “帶著孩子一起去看宮崎駿的電影,讓他喜歡上一些美好的東西。”在日本,宮崎駿創造的唯美、單純、和平、美好的動漫世界,成為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動漫中國風,能否在我們的生活裏實現這樣的傳承與共鳴?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真愛動漫、真懂動漫,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相信中國動漫會創造出更美的文化景觀。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