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司機、大數據分析師、酒店試睡員、無人機飛行員……如果十年前提起這些名詞,聽者一定會覺得你是在異想天開!職業種類的快速更替,正是時代飛速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國家人社部編制的2015版《職業分類大典》相比1999年版,新增347個職業,取消894個職業。當然,我想每一個人的真實感受比統計數字更加直觀——十年前,連今天隨處可見的快遞小哥都還沒大規模“出道”呢!
太陽底下無新事,職業的更替其實一直都在發生,只不過在近十年來,在網際網路領域表現得最為顯著。電子行業有著名的“摩爾定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技術進步的速度,某種程度上也説明瞭網際網路職業的發展速度。沒有網路,淘寶模特不可能月入過萬元甚至數萬元,電競玩家可能還被斥為“不務正業”,網路主播更是沒地方施展才華,更談不上什麼大數據、共用單車了。未來,這一領域的新職業還會層出不窮地涌現出來。
除了表面上看到職業的變換以外,其實在更深層次,“職業”本身的社會內涵也發生了變化,這更值得細細觀察。
比如,工作還應當是穩定長期的嗎?網際網路經濟的風口總是不斷切換,工作的改變也越來越快。很多新興創業公司壽命不過幾個月,從老闆到員工,一年能換好幾次工作。昨天還在搞“網際網路肉夾饃”呢,今天又扎進了“社群經濟”或者“知識付費”裏。再者,以往人們認為一個人一般只有一份工作,但現在看看90後的名片,上面標識的職業往往有一長串,比如“翻譯/獵頭/自由作家/活動策劃”等,沒有三五個工作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這説明,更年輕的一代人享受在不同工作中的切換甚至“多線程操作”。對於這一群體,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流行稱呼——“斜杠青年”。
網路的發展、商業的進步、服務的細分,讓今天的時代越來越多元。對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無論你想到的想不到的,總有人給你更好的。但對勞動者而言,適應變化多端的就業市場,恐怕就困難多了。一招鮮吃遍天再也行不通了,迎合改變而不是抗拒改變,做好終身學習、隨時重啟的心理準備,才是不被拍死在沙灘上的王道。(張漲)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