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中國結緣于2008年。那年1月, 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原計劃做一名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我當時不會説漢語,在北京報名上了一所語言學校。遺憾的是,半年後,我沒能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但從那時起,我與中國之間的緣分再也無法割捨。
當時,我還是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但中國文化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於是我決定留下來,繼續學習漢語。我清楚地意識到,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這裡充滿機遇,有很多開展國際業務的機會。現在看來,我當初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在去中國之前,我在父母經營的家族企業裏工作。我家在波蘭南部的西裏西亞地區,這裡是波蘭最著名的煤炭産區,採礦工業十分發達。我父母的公司主要經營採礦設備進出口,還有國際貿易和投資業務,業務主要在波蘭和捷克。我決定留在中國後,父親也很支援我,他讓我在中國尋找新的機會,為企業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此後的事實證明,我們幸運地抓住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機遇,經歷了與波中兩國關係發展一樣的“黃金時期”。2011年,我們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專門負責在中國的業務。
採礦設備進出口業務是我們進入中國的第一個領域。中國的煤炭開採業高度發達,採礦設備和技術也非常先進,其中蘊藏著大量商機。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高,對外國人態度十分友好,而且秉持開放包容的合作理念,為外國公司開展業務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我在中國有很多難忘的經歷。記憶最深刻的是,2013年中國國慶節我作為嘉賓應邀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慶招待會。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有幸進入和參觀這座雄偉的建築,氣勢恢宏的景象令人震撼。
每年的中國兩會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今年,我和全家關注的重點是中國的外貿和投資領域,特別是與“一帶一路”建設有關的新政策、新舉措。“一帶一路”倡議對波蘭的意義非同尋常,為波蘭和歐洲打開了互利共贏的機遇之門。現在,中歐班列把中國與波蘭和歐洲更緊密地聯繫起來,為擴大波蘭商品特別是優質食品向中國出口提供了便利。它直接帶動了波蘭羅茲的物流中心建設,奠定了羅茲作為中國貨物在歐洲的集散中心地位。
(作者為波蘭奇赫國際貿易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 人民日報 》( 2017年03月15日 22 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