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若童話世界,美到無法形容”,去過九寨溝的人,一定都有類似感受。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片人間仙境竟差點被電鋸吞沒。上世紀60年代,當地先後在九寨溝內開設兩個林場,按照當時的砍伐速度,很多原始森林幾年內就會化為烏有。幸運的是,砍伐被及時叫停,隨著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的成立,九寨溝的美貌驚艷了全國。
“從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30多年,我始終不變的願望是,把大自然原有的顏色和模樣還給它們。”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一位政協委員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好生態是無價的,以前許多地方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發展,結果卻發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既沒實現經濟水準持續躍升,百姓也責怪得不償失。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社會發展的本錢,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上,誰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誰不算長遠賬、不算整體賬、不算綜合賬,誰肯定會吃大虧。
一位作家講述過他在太行山看到的觸目驚心的一幕:絕壁上幾乎沒有樹,岩縫當中到處有人活動,不是攀岩也並非探險,而是為了尋找一種叫做崖柏的樹木。崖柏數量少且生長極慢,因為材質適合做手串、擺件,所以近年來被瘋狂採挖。剩餘的崖柏越少,高價越會刺激人們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把山裏最後殘存的崖柏挖出來。俗話説,“追鹿的獵人看不到山,打魚的漁夫看不見海”。只知道索取不知道感恩和回報,一旦資源枯竭,再怎麼彌補也悔之晚矣。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