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婦女節,這個在百年前由芝加哥女工罷工平權所誕生的節日,近幾年在全國市場領域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在絕大多數商家的口號裏,“婦女”這個詞逐漸被淡出,隨之演化出來的是“女王節”、“女神節”等新名詞。在節日名稱的演變過程中,不論是實體商家還是電商,一直在不斷借勢促銷,力爭將3月8日打造成“消費節”。(3月8日 《北京青年報》)
一百多年前,美國芝加哥婦女遊行集會,贏得了自己的權益,也為世界婦女爭取到了自己的節日——“世界婦女節”。顯然,這是男女平等的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現如今,國內有些商家刻意把“婦女節”打造從“女神節”,醉翁之意當然不獨是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而是想方設法地恭維女性,哄她們消費。
商家把“婦女節”捧成“女神節”,有過度商業、顛覆傳統的嫌疑,但僅憑這一點,就該受到公眾的批判嗎?筆者以為,這個真沒必要,即便是商家的小算盤還是想促銷。在商業範疇,大家都認可一個道理:顧客是上帝。那麼,女性消費者當然也是“上帝”的一部分了。商家借助女性特有的節日,捧一捧哄一哄女性顧客,至少有尊重女性的含義,這樣做沒毛病。消費不消費?説到底主動權還在女性消費者手中。
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在逐步提高,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有些情境下,女性的權益保障卻在原地踏步走,甚至是倒退。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大部分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有排斥、歧視女性的潛在表現,比如設置門檻,比如直接在招聘説明中否決女性。從法律層面上看,女性應與男性一樣,擁有平等的勞動權,就業問題上不應被歧視。然而,由於女性存在著生育問題,給企業造成額外的用人成本,大多數用人單位都不願意招聘女員工。
我們的法律法規和政府部門都格外重視女性權益保護,不斷提高女性的地位和福利,比如開設痛經假,二胎生育福利,延長生育假等等。可是,越是如此,企業的用人成本壓力越大,他們越是不樂意招聘女性,女性朋友應聘的處境更加不妙。當商家把女性捧為女神的時候,用人單位卻眉頭緊皺,女性把女性員工視為“女神經”,儘管他們不敢明目張膽地拒絕女性求職,卻也在暗地裏使絆子,想方設法地刁難她們。
不知道婦女節這天有多少女性求職者或勞動者被歧視?勞動者不應有性別的差異,歧視女性勞動者,這是違法行為。女性勞動者的那些特有假期與福利,是人類繁衍的必須,應受到整個社會的尊重。任何企業歧視女性的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懲戒和公眾的鄙視。商家把“婦女節”成“女神節”,用人單位也該學一學,至少不要拉倒車。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