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從井岡山率先脫貧重溫我們黨的初心

2017年03月01日 09:25:00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共産黨人在井岡山交出的扶貧答卷,向老區群眾證明了我們“諾必踐、言必行、行必果”,也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昭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直未變的寶貴初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人民的獲得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要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氣勢恢弘的大歷史敘事,也存在於街頭巷陌和柴米油鹽的民生細節之中。而這,才是對“中國夢”實實在在的詮釋。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今天再讀毛澤東同志這首《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別有一番感受。經嚴格評估,2016年井岡山綜合測算貧困發生率為1.6%,低於2%的貧困縣退出標準。江西省政府日前正式宣佈:根據國務院扶貧辦復函,經研究批准井岡山市脫貧退出。由此,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

  90年前,井岡山是中國革命走向一個新階段的起點;90年後,井岡山又站上全面脫貧奔小康的新高度。撫今追昔,惹人慨嘆,更令人振奮。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輩的夙願,更是我們黨對這片紅色土地的莊嚴承諾。猶記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堅定地對鄉親們説,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當地3000多名黨員幹部以“鄉有扶貧團,村有幫扶隊,戶有責任人”為標準,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範、帶好頭”的殷切囑託。

  共産黨人在井岡山交出的這張扶貧答卷,向老區群眾證明了我們“諾必踐、言必行、行必果”,也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昭示: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直未變的寶貴初心。

  一部中國共産黨發展史,就是一部共産黨人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頑強拼搏、接續奮鬥的歷史。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社會的各種政治力量都曾登上歷史舞臺,想挽救中國于危亡,但最終大多曇花一現。為什麼共産黨能脫穎而出?重要原因就在於她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眾最講究實際,“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敵人的隊伍越打越少,我們的隊伍越打越多。正因為有如此深厚的群眾基礎,我們才有底氣、有自信説,“延安革命根據地是陜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來的,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改革開放是適應人民願望、根據群眾創造搞起來的”。歷史生動表明: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櫛風沐雨近百年,苦難輝煌、奮鬥前進中,中國共産黨人始終保持著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今天,我們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再經歷流血犧牲的考驗了,但對於初心、信仰和精神品質的種種考驗,卻絲毫不比戰爭年代更小更少。與當年相比,今天的“人民”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身份構成更加複雜,利益訴求更加多元,思想觀念更加多樣。老少邊窮地區或許還在為精準脫貧而全力奮鬥,東部沿海地區則在追求更高水準的醫療服務、更均衡的教育資源;農民工群體期盼早日從農民變為市民,海歸創客正在呼喚政策為創業清障搭臺……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人民固然是一個整體概念,但更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生命,“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在今天已被賦予了更複雜、更具象的含義。

  一個靠人民得天下的政黨,能不能再靠人民坐天下、治天下、平天下,不僅需要全黨認真對待,也需要每一個共産黨員嚴肅回答。心裏裝著人民,便覺責任重大;肩負使命擔當,才會銳意攻堅。近些年,在中央科學謀劃下,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多年未有進展的改革難點紛紛破題,呈現蹄疾步穩的良好態勢。不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人民的獲得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要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是氣勢恢弘的大歷史敘事,也存在於街頭巷陌和柴米油鹽的民生細節之中。而這,才是對“中國夢”實實在在的詮釋。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井岡山率先脫貧的故事無疑帶有一種歷史的隱喻,傳遞給我們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烈信心。事實再一次啟示我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人民一塊苦、一塊過、一塊幹,我們就能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這是我們堅守初心的寶貴經驗,更是接力奮鬥的鏗鏘宣言。(崔文佳)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