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讓科學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2017年01月09日 11:10:15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對大眾來説,科學無處不在,它完全可以成為社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學文化知識就像看書、讀報、聽音樂、看電影一樣。

  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讚2016科普中國”活動揭曉了2016年度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同時揭曉的還有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事件等榜單。

  作為年度科學傳播的一場盛宴,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用“科學”的力量以正視聽。縱觀這些“年度科學流言”,“喝蘇打水能防癌”等傳言背後自然摻雜著商業因素,但更多“科學謠言”的傳播還是利用了人們相關科學知識的缺乏。網際網路時代,“十萬個為什麼”已經不再流行,凡是符合自己訴求的“科學知識”,人們已經不再習慣求證和追問,無論真偽,“隨手一轉”即為對“科學”的推崇。

  從硬體設施的建設來看,近年來社會確實很注重科普教育,實踐著“科學要從小抓起”的理念,很多城市都建了科技館,供孩子們學習參觀,孩子們對科學熱點的追捧也與日俱增。但是,從觀念層面考量,我們對“科學”的“接近度”遠遠不夠,哪怕是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大多也認為科學是“小眾”的、“專業”領域內的事情,進入這個領域是需要門檻的。

  科學是個範疇很廣的概念,科學需要門檻,科普教育卻並非如此。人們之所以在心理上和科學産生距離,與科普教育不發達有關。枯燥的科普教育會阻斷人們對科學的熱情,尤其在當下,更需要科普教育在設計力、故事力、共情力和趣味感上下功夫。

  沒錯,科學應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從表達習慣看,我們常常把“科學”和“文化”搭配在一起,在專業學者的眼裏,“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是現代社會中的兩種文化。但對大眾來説,科學無處不在,它完全可以成為社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享受科學文化知識就像看書、讀報、聽音樂、看電影一樣。遺憾的是,我們常常“心存芥蒂”地將科學自覺歸納為“小眾”,排擠在大眾文化、流行文化之外,心理認知上首先産生了距離,又如何與科學零距離交融呢?

  讓科學流行起來,是科普界有識之士的呼籲。英國物理學家布萊恩考克斯在成為曼徹斯特大學粒子物理教授之前,曾當過搖滾樂隊的鍵盤手,是個名氣不小的搖滾明星。“轉行”物理學教授之後,考克斯頻頻在電視與廣播節目中出現,主持科普節目,收穫了幾百萬觀眾。考克斯説:“科學太重要了,它必須,也不得不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位物理學家的眼裏,科學現象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力,這不是一個或幾個流行明星可以做到的。

  如果我們能夠像享受音樂以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樣,享受科學知識與探索知識的樂趣,甚至讓感知科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偽科學的傳言豈能恣意瀰漫?(陳方)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